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18-06-28 10:24陈思超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摘要:我国在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即在课程实践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课题,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长期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曾一味地进行讲授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期间尝试教师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后在“学讲计划”指导下,逐步打破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的解决、对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对策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采用课堂主讲的形式,导致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化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身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与“学讲计划”的参与性学习理念相一致,即在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课改模式中,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和教学协助,形成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效率提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不同科目的学习,学生要能够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析,使教学效率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组织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缺乏实质性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个人学习优势的发挥,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小组中的“陪衬”,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和合作。还有的教师将课堂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交流形式、讨论结果以及总体的合作学习进度等控制和引导不当,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小组的巡视不当,对整体教学节奏调节不当,使学生难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忽略对小组成员学习优势的发挥。

二、 结合“学讲计划”,谈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部分,即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和程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根据学情情况,对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一些问题进行设计和总结,采用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并举的方法,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注重满足小组学习的需求。例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正数与负数的内容讲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别对数轴构建、绝对值与相反值比较以及有理数运算部分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初中生小组合作,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向学生提问正负数的概念、数学表示形式以及计算法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循序渐进的完成问题学习。

(二) 生动的教学展示

初中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分析完成理解,而对于数学问题的解析,需要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展示手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学讲计划”中,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在教学展示和教学演绎的过程中综合性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或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图片、视频或动画元素进行表示,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形象地理解问题、理清思路,继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对“走进图形世界”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图形的运动、展开与折叠,利用三维立体图形,对物体的左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讨论图形形态变化特点以及“三视图”的点线、线面关系等。

(三) 转变教学行为

现代化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培养,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对数学理念和公式内容有熟练掌握,然后在问题的比较与思考中,寻找有效的问题解答方法。初中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部分尚且存在较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因而,教师主要采用课堂主讲和“一言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灌输。但是“学讲计划”中提到,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需要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予以转变,由教师在引导中辅助和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

三、 学习贯彻“学讲计划”,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讲计划”是由我市中小学率先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育改革模式,在这种教学形势下,主要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师生课堂角色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让教师从教学主讲转为教学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分析,启发学生培养和强化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依据“学讲”的教育理念,设计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究解答方法,让学生相互之间针对某个数学问题,展开综合性的研究与讨论,令学生看待问题学会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來体验,而教师则是以教学协助者、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学习盲目、学习方法不当以及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展开综合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学习难点。

教师在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进来,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大胆展示,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伯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7(25):20-21.

[2]戴彦雪.浅析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75.

[3]万太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48+50.

作者简介:陈思超,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阿湖中学。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