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

2018-06-28 10:24赖茂生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讲,高中数学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讲是一门十足乏味且枯燥并且死气沉沉的课程,高中生们似乎也渐渐地忽视了学习高中数学这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地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甚至产生了害怕数学这门课目的心理阴影。而同样的对于高中数学教师们的数学教学来讲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教师出现的问题一般是将教学的模式僵硬化,或者是将高中数学的教学过于偏离教学的核心主题,将教育模式过于理想化。然而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忽视了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导研式”教学。随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此文在比较详细的介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征上,对“导研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来展开研究,旨在为教学工作提供些许的借鉴以及参考,达到促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

一、 引言

伴隨着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工作不断地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开始更加地注重对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自从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以来,伴随着新课程大纲的改革工作在我国全国各地的逐步开展起来,以学生的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越发地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机构的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和具体,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也开始积极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核心思想。所以教学目标也要相应的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创新能力,将学生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欠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核心思想的四大性质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知识框架以及科学的认知策略,学生借助这些探究知识框架以及科学的认知策略来展开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和反思各种充满生命力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分析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核心思想中有四大性质,即问题性、自主性、导向性、探究性。

(一) 问题性

高中数学“导研式”的教学首先强调的是问题性。问题是一个课堂离不开的重要部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思考,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设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导向作用。

(二) 自主性

学生学习有了教师的引导,但是关键是学生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导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并且在问题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办法中得到学习方法的总结。最终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导向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性,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做到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工作,更需要积极地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四) 探究性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在的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三个理解”和“六问”以等差数列为例

在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中的“三个理解”,在理解中要主动去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的基本步骤,这种理解对于高中教学是很重要的。从“三个理解”之间的联系来看,理解数学是关键所在;理解学生是核心所在;理解数学是重点所在。此外需要借助“六问”来对高中教学进行扶正和方向性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六问”指的是:对于一定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解,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对知识学习的方式进行了解,对知识的基本构造和关系进行理解,对知识的根本进行理解。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上,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去学习知识和教授知识。知识的成长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通过理解学生和理解数学以及理解教学来理解这一章节中的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习,通过例如从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可以通过知识组成的结构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基础目标,再基于对于教学的理解,整合等差数列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高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围绕核心的知识点来开展教学。

四、 对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未来开展的思考——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导研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校教师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进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个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引进这种教学方式,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未来教学模式的改进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合理设置一些教学情境,主动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知识的灌输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主动搭建知识框架,在系统的和规划之中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路径。例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函数和方程以及不等式作为一个系统的知识学习过程,不能孤立的对其进行讲解,而是注意其中的内在联系,讲课时适度加入衔接的知识点,几何向量和代数以及三角恒等变形的关系,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主动站在学生的地位上进行思考,主动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一场教学改革形式。在这改革中不仅需要校方强大的宣传能力和积极配合的态度,更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当然,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改革的地方,这其中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学生团体用亲身经历不断地去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柏柱.导研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2013(11):26.

[2]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3(2):26.

作者简介:赖茂生,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一中。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