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外显活跃小学数学课堂

2018-06-28 10:24牟佳敏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活跃课堂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对此,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可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智力成长或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均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外显;活跃课堂

一直以来,数学思维外显便是数学学科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其所涉及的数学思维主要以形象、抽象以及直觉思维为主。与此同时,鉴于小学数学本身便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加之小学生的思维外显亦程处于发展的触及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 掌握扎实基础知识

有关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若仅是凭空臆想,则势必无法获得理想的培育效果。反之,若有了扎实的知识作基础,则势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开展数学解题教学时,应务必重视对习题中数学概念以及规律的挖掘,如此方能让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规律逐步上升到提炼的高度,继而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来为其思维能力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之所以难以产生思维的火花,很大程度上是因未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当教师提出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便常因缺乏对解决问題的经验,故难以针对问题产生相应的解决思维。因此,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首要之务当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如当学生学习了《3的倍数特征》的相关内容后,教师便可布置如下例题,如下列数中,哪些能可被9整除,66;456;689;9231;48934;针对以上题目,学生依照此前的学习经验,即“能被3整除数”的规律,了解到多位数各个位数之后能可被9整除,则该数便能被9整除。可见,当学生具备了相应地知识积累,后当其面对问题时,亦能轻松解决。

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因其正处于认知社会的初步阶段,对一切事物均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因而容易受周遭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外,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往往会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且思考活动十分频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小学生因其思维能力有限,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触发自身的某种思维。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兴趣,并加强对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结构的引导,使其能主动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的情境中去,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结合学生兴趣来打造适当的教学场景。如学生对买卖类的互动形式感兴趣,那么,教师便可结合教学内容来打造一个买卖场景,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模仿超市的价格标示牌,在牌中写上相应商品的价格,如针对铅笔写上0.5元。此时,学生问道:“是一支铅笔5角吗?”教师回答道:“对,铅笔5角一支”并顺势提出:“3支铅笔多少钱呢?”学生回答道:“1块5”。此时,教师适时的引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由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即将5角换算为单位元,将5角表达为0.5元,以角的形式来表达为5*3=15角,而转化为元则是1.5元,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数与乘数相乘时的规律,并让学生总结那种计算方式更为方便。结合上述场景,学生很快得出:整数与小数相乘,同样可以遵循整数乘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在得出结果后只需添加小数点便能得出正确结果。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 将生活融入数学知识中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应当回归到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外显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便需要有效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筛选生活化数学知识。其中,老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迁移,注意讲解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数学知识点,合理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老师可以合理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促销抽奖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计算抽中一等奖的概率,从而将数学概率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思维外显显于“续”

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充沛动力。因此,就思维外显思维而言,其并非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对此,若教师能加强对学生数学外显思维的培养,则势必有助于促使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形成,继而在为学生日后学习提供充沛动力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总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目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从而确保高效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婧.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30):61.

[2]邵琳琳.小学数学语言训练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1(30).

[3]蒋健.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7(30):47.

作者简介:牟佳敏,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活跃课堂小学数学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激发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