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6-28 10:24王永甫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个人价值观是否正确、做出的判断是否合理的前提保障,基于科学的核心素养更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重要品质。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而不断加深,尤其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以科学素材为媒介、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新趋势。本文从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探究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正处于高度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等极为不利,因此从初中阶段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素养进行提高,使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 初中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体现出高科技、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色,从国家之间竞争的角度来说,已经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层面,而转向于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建立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人们通过坚持学习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其科学素养水平较高的人才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并且推动国家在国际竞争之中保持优势。目前我国还停留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有待提高,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科学素养对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对初中学生而言,其科学素养体现在基于学科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为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重视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就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学科之一。从受教育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表现出更好的整体素质。再加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包括基础的文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包括较高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初中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 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在初中生物学科中,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建立在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等的观察之上,经过实证分析与科学解释而得到抽象的想法或观点,继而对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进行正确理解并做出合理解释。而学生想要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需要对生物学科的概念性知识彻底掌握,比如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等,在此基础之上逐渐运用生命观念来对生命世界做出合理认知、对生命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并利用科学素材,通过构建出一个生动的生命世界并呈现出完整的生命现象来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以初中生物苏科版《人的生殖》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大家想想你们每个人是怎么来的?”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顺势引出人的生殖系统、受精作用、胚胎发育以及分娩等生物知识。然后,借助于“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则发生于汶川地震时为救孩子而牺牲的母亲的手机遗言材料来构建出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伟大母爱的感激以及对生命的重视。在这节课程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过程,对包括生殖系统、受精细胞、胚胎发育以及分娩等在内的科学知识全面了解,又在情境素材的感染下从生物学习升华到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父母的感激上,从而在形成生命观念的同时提高了核心素养。

(二) 以科学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人的思维与生命一样,都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思维一旦被固化就难以有所创新,自然就抑制了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学生奠基基础能力并促进人生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合适的内容以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科学论证,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举例来说,在讲到人的性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一民间观点作为课程导入,并据此设置三个环节来对此观点进行求证:第一,什么因素决定了人的性别?要求学生观察并学习人类染色体组成图;第二,性别的形成规律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基因遗传示意图来写出人类性染色体遗传规律;第三,这一民间观点是否正确?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学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在这节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科学论证来掌握分析方法,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出科学思维。教师利用‘激疑—质疑—释疑三环节来引导学生对于教材或者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社会议题展开科学论证,培养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崇尚,并能够运用归纳、概括、推理演绎等方法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等进行合理探讨,有助于将来走向社会对生物学相关现象做出正确审视与科学论证,因此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 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领悟,并且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相关知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并促使其转变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合作探究这一载体开展相关教学。以初中生物苏科版《土壤里的小动物》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导学生认知蚯蚓的身体结构、感觉器官、运动规律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并向学生提出探究性問题:第一,怎样鉴别蚯蚓身体的头部和尾部?第二,蚯蚓在运动中会受到地面材质的影响吗?第三,在光照的刺激下蚯蚓有何反应?在探究过程开始之前,教师应按顺序做到:1. 各小组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2. 小组成员通过明确分工来发挥出最大价值;3. 确保对蚯蚓的观察处于湿润的环境之中;4. 所使用的科学器具均由实验室提供;5. 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在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激发出学习活力并提高团队合作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 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在生物学科中的体现建立在对生物学的高度认知之上,通过参与相关讨论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判断,继而提高自身对于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递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开展价值教育,以情境活动为载体进行引导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社会责任感。以初中生物苏科版《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一课为例,教师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提问:“你需要什么来帮助自己延续生命?”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而想到了财富、习惯、自由、健康等,教师抓住‘健康这个切入点设置情境活动,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吸毒者的相关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对其悲惨后果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对生活需求的思考为核心组织讨论活动,使其亲身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并且愿意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善于利用社会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讨论来发散思维,并利用合理引导来协助其做出理性解释,掌握对迷信或伪科学的辨别能力。教师要将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保护环境等理念贯穿到整个生物教学中,鼓励并带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做出理性思考和科学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符合人才教育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应得到高度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可以协助教师开展核心素养相关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军.围绕生物学科思想和核心概念的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7(4).

[2]江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41).

[3]韩海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9).

[4]郭军英.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以“解开光合作用之谜”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13).

作者简介:王永甫,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昆山市玉山镇秀峰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