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思想引领下的班级管理攻略

2018-06-28 10:24吕美英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班级幼儿策略

摘要:班级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游戏、生活的场所;班级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空间;班级又是幼儿园課程最直观的实践载体。本文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阐述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游戏、生活的场所,班级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空间,班级又是幼儿园课程最直观的实践载体。班级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它涉及了日常教学以及教学以外的各个方面。一个和谐民主的班集体建立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它需要班主任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心去管理。怎么管才能既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又能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呢?各种迹象表明,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幼儿园开展一日活动之根本。那么科学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建立后又该怎样执行,这是很多老师经常面临的问题。

一、 创设开放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区域环境。例如:根据美术区的特性,我们和孩子一起商量,将其设置在离盥洗间最近的地方;为避免互相打扰,安静的活动区与热闹的活动区要有一定的间隔,比如语言区、益智区就要和音乐区、建构区分开,并用一些隔断为孩子留出个人空间等等。材料的摆放,应该制定相应规则,方便幼儿自取,而且要学会物归原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投放不用层次的操作材料,当然也要随主题内容及时更换。

活动环境的创设也要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结合主题内容定期更换,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策划与布置,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留出空白区,让孩子自由探索。丰富多彩的环境不仅能吸引幼儿,还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在活动中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良好的班级常规。

二、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幼儿自我管理

有效的规则秩序对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班级常规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了解教师的期望是什么。所以在学期一开始,我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这些“公约”慢慢引入活动中,有的是利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有的则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例如,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请孩子们想象一下:“你喜欢什么样的班级环境?”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想法,我们就将这些规则归纳出来,作为“班级公约”,然后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上。在制定班级规则时,我们鼓励每一个幼儿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班级公约”一旦订立了,师生就要共同遵守,如果“班级公约”有调整或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应注意的是项目不要太多,而且要简单,明了。

三、 实行民主教育——让幼儿接受平等意识

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因此我们追求以幼儿为本,形成班级和谐氛围。如:升入大班后,幼儿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我们就制定值日生表,把能为班级所做的事情张贴出来,自己设计名片,然后自由选择或轮流做值日生。幼儿从小在一个公正、民主的环境下生活,会积极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以后他们就会追求真理,做真人。

四、 因材施教,化“管”为“爱”——促使幼儿个性成长

在幼儿园里,教师大多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而那些“调皮捣蛋”“想法古怪”的孩子,则让一些老师手足无措。而研究表明,调皮的孩子他们的创造和想象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他们对新事物十分好奇,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常因“奇特”的想法而做出“越轨”的行为。教师应注意观察,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差异,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因材施教。班级的日常管理应因材施教,化“管”为“爱”,方能有效。

首先,要学会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反映。例如,在户外活动中,两个小朋友骑儿童自行车玩得挺开心。这时,雯雯上前拦住了辰辰的车,该轮到她玩了。可是辰辰就是不让,两个人便开始争执起来。老师说:“大家应该轮流玩。”教师之前虽已制定游戏规则,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却还是出现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协商,如果孩子们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可以让大家讨论,制定规则,这样有助于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班集体氛围。

其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学习”,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与人交往,去探索未知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及思维方式。

再次,转换教师的不同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该根据孩子学习的不同方式而进行转换,比如当幼儿“接受学习”时,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当幼儿“发现学习”时,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在“自主活动”时,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当幼儿“出现失误”时,教师是引导者。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为幼儿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创造的生活学习氛围,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王晶.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3).

[2]李川.浅谈班级管理[J].南昌高专学报,2001(4).

作者简介:吕美英,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锦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班级幼儿策略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班级“四小怪”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