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小学班风建设的有效应用研究

2018-06-28 10:24任玉娥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新常态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力和手机横行的时代下,一开始就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传统美德教育应用到小学班风建设当中,以及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传统美德教育;小学班风建设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新”是相对于“旧”而言,“常态”就是一种固定的状态,“新常态”就是指从不正常的状态重新回归到正常状态,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顺时发展趋势。立足于此,我们从传统美德教育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设小学生班风问题。

从传统美德教育出发思考小学班风建设,可以说是创新之举。我们知道,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班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和言语行为。那么如何将传统美德应用到小学班风建设上,这是本文探究的重点。下面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还望对小学班风建设做出一点有益的贡献。

一、 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效落实于班风建设中

(一) 开设以“传统美德”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使之生本化

多数学者在著作中提到,现在的中国教育其实有种本末倒置的“味道”,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而并不是我们的大学等成人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小学生因其自身的意识性不强和善于模仿的儿童特点,所以,从儿时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就让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具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提倡在小学期间就开设传统美德校本课程,弘扬“尊老、孝亲、善举”等优秀品质,让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学生的幼儿时代就影响着他们,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疑又是对良好的班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中,有插播中华传统礼仪节目,并向社会大众招收学生,这一举动我们应该持赞成的态度。

(二) 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纵读古书,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就有着重视榜样作用的先范,树榜样,学榜样,扬榜样,这些举措也应用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而且取得了重大成绩。小学生从其思想状态上来说,大多数喜欢模仿,身为老师就应该好好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多在班上寻找榜样事例,并对其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通过榜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良好的班风也在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平等的氛围

先贤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风建设,孔子对弟子说“何不各言其志”,就表明孔子是把自己与学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并秉持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学生,让他的弟子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弟子们都很尊重并信任他的一个原因。正是孔子的公平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性格让其班风纯正清洁,这种班风也在以后影响了孔子弟子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原则。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爱问爱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影响着班风的建设。不论古今,老师与学生处在良好的学生关系中,无疑对良好的班风建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 制定严格有力的班级管理保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很重视制度的作用。“讲规矩,讲制度”在现如今的社会,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讲文明和懂礼貌。中华民族以礼仪著称于世,是一个礼仪大国,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我们也一直强调学生讲礼貌。制定严格有力的班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讲礼貌”内涵的延续。一旦班纪、班规制定后,就要使其能够成为建设良好班风的强有力保障。在此需要重点提出的是: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对制度自觉遵守的意识不强;因此,在建立班纪、班规等制度时,班主任老师应该让学生共同参与研究、并合理制定。一方面既能保证学生对班级制度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保障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小学班风建设的意义及现实作用

据以上将传统美德应用到小学班风建设的方式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其中一点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对良好的班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潜在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还有利于保存和学习古人建设良好班风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而且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就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凝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是将中华各民族和华夏儿女凝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对小学生的班风建设上,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

小学教育与班级班风建设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当学生的心理健康了,他們才能用健康的思想去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行为,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又与班风建设紧密相连,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又有许多元素对培养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健康心理有着借鉴作用。因此,将中华传统美德应用到小学班风建设中不仅是一大创新,而且可行度高。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让传统美德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弘扬,而且也可达到我们建设良好班风的目的,是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完美结合和同一。

参考文献:

[1]梁惠明.小学班风建设新探[J].学周刊,2013,(4):29.

[2]袁芳.传统美德对中小学生心理因素影响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24):104-105.

作者简介:任玉娥,教师,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沭阳县胡集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