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浪潮下:两代纤检人

2018-06-29 13:40王虹
中国纤检 2018年6期
关键词:徐杰泰州棉花

文/本刊记者 王虹

专栏:江苏纤检与纤维质量监督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和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标志着新时代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正式揭开序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较大规模及不同内容的改革,相比以往历次,此次改革力度和范围空前,不是一般的“小修小补”,而是具有重塑性的深度机构改革。

历经近30年的履职尽责,如今活跃在一线的纤检人,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从棉花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近两年从棉纺织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生。面对机构改革,两代纤检人有相同的焦虑,改革之于他们,关乎人生事业的终点和起点,关乎最现实的生存和发展。

纤检人是对我国专业纤检机构技术人员的统称。这是一支在棉花质量极端混乱时临危受命,被赋予棉花质量监督法定职能的特殊队伍。历经近30年的履职尽责,如今活跃在一线的纤检人,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从棉花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近两年从棉纺织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生。面对机构改革,两代纤检人有相同的焦虑,改革之于他们,关乎人生事业的终点和起点,关乎最现实的生存和发展。

历经两次变革的“老纤检”

4月10日,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成立,新部门将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等部门的职能“多合一”,作为原国家质检总局所属机构,纤检机构自然也被列入改革行列。

机构改革如火如荼,作为小机构中的个体,纤检人很少进入公众视野,更未走入过改革的舞台中央,但他们却在每一次改革中深受影响。面对改革,已进入知天命年龄的“老纤检”、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年纤检”和千禧一代的“新纤检”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

(一)酷爱钻研的老吉。

吉汝金是泰州市纤维检验院检验部部长,是有着32年工作经验的“老纤检”。他1986年毕业于南通供销学校棉花检验加工专业。当时还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包分配,吉汝金被分配到姜堰市沈高镇供销合作社,担任主检职务,负责全镇棉花收购检验工作。

“我当时去单位报到,单位财务告诉我,小吉啊,你进了个好单位,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我们单位账面上就有60多万。工作之初的4年,我每天都跟棉农打交道。”吉汝金说。1990年,吉汝金被调至姜堰市棉麻总公司工作,担任副经理职务,负责姜堰市棉花收购、加工检验工作。那是泰州市棉花产量有100万担之称的高峰时期,也是供销系统的繁盛时期。

吉汝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改革浪潮的凶猛,是在2000年初的供销体制改革,辉煌一时的供销社顷刻间荡然无存,很多被视为拥有“铁饭碗”的国企职工一夜间面临倒闭、下岗甚至失业的痛苦。

吉汝金觉得自己是那次改革中的幸运儿,因为早在供销系统改革的前两年,他就被调至泰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纤维检验所,担任棉检室主任职务,负责棉花公证检验工作。自2001年至今的18年里,吉汝金一直在泰州纤检所从事棉花检验工作,虽然国家机构改革的动作从未间断,但均未对泰州纤检所的棉花检验业务产生根本性影响。

也正是这段时间,吉汝金参与和见证了2005年起的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经历了中国棉花检验理论和方法从“手估目测”过渡到与国际接轨的仪器化检验阶段,自觉为纤检事业的发展壮大默默奉献,也为泰州纤检所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这也是吉汝金的职业生涯和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阶段。其间,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并修完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全部课程,完成了有关棉花检验和纺织技术的理论更新,还承担了泰州纤检所的纺织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断自学现代纺织品检验的新标准,刻苦钻研新纺织仪器的工作原理。

为了适应棉花检验新体制改革的需要,泰州市纤检院在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支持下购置了3台HVI大容量棉花检测仪。为了能做好该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吉汝金连续3年参加乌斯特上海公司的培训。HVI大容量棉纤维分析系统是集光、电、机、气、现代通信于一体的大型检测仪,为了弄清楚该仪器的内在结构和原理,吉汝金自费学习了电工学、机械学、通信学等高等学科,可谓是负薪挂角、韦编三绝。

最近,吉汝金花费几年时间撰写的《HVI维修保养百问百答》引起了同行和上级领导的关注,该书稿7万余字,不仅有对平时所遇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更有相关理论研究和提炼归纳。由于棉花仪器维修保养技术精湛,吉汝金不仅每年为泰州纤检所省下10多万元的保养费用,也经常帮助同行和当地企业解决仪器日常的疑难杂症。

“毕业至今32年,我一直做着与棉花检验相关的工作。我们这代人相对保守,希望在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岗位上安稳退休,但随着近两年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转移,泰州地区已经很少有人种棉花了,内地棉花检验需求越来越少,我们这些人是否需要面临二次择业,是否会被时代抛弃? ”吉汝金担忧地说。然而,对改革结果的担忧丝毫未影响到吉汝金对业务知识的钻研,也未改变他连续180天放弃节假日苦战在检验一线的一贯作风。最让人动容的是他身上“舍小家,顾大家”的事例。

2017年10月,泰州纤检院接到中纤局下达的检验任务,要求该院检验人员立刻赴新疆参加监管棉入库检验。此时,吉汝金刚刚为储备棉出库检验工作连续忙了180天,整个人消瘦了十几斤,看到单位检验人员不足,他立马主动请缨,要求带队前往新疆继续检验工作。其实,吉汝金的妻子一直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并伴眩晕症,有时发起病来躺床上根本无法动弹,随时需要有人照顾。当他将自己要去新疆出差的事情告诉家人后,妻子和女儿都无法理解接受,他只好恳请年近80岁的老丈人来家中陪伴妻子,自己毅然踏上了前往检验一线的道路。

(二)低调谦和的韦民。

韦民从1989年毕业至今,从事了将近30年的棉花检验相关业务,同样是一名“老纤检”,也是泰州市纤维检测院从创立至今功不可没的元老级人物。

初次见到韦民是2018年1月中旬的南疆阿克苏监管棉检验现场,正是新疆最寒冷的季节。韦民站在监管库没有暖气的小屋子里做棉花含杂率的检验工作。含杂率检验结果对棉花结算价格有重要影响,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不仅要求检验人员有过硬的技术经验,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做到公平公正。现场检验总负责人将这一重任交于韦民,足以体现他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新疆监管棉现场检验工作大多数时间在露天,预约量不大的时候,检验人员可于午饭后在监管库的办公室里坐着休息一下,很多人都趁这个时间眯一会儿或者玩游戏聊聊天。50岁有余的韦民却要趁着这个空当学习执法考试的科目,“这次市局统一组织考试换证,对我这样长期出差在外,没时间学习的人来说,考试还是有难度的。”韦民说。

很多人做好这一切并不容易,低调的韦民却将这一切视作理所当然。“现场检验最重要的是按检验程序做事,我只是按程序和步骤进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韦民告诉记者。而当记者问到检验现场的寒冷和长期出差在外的生活不适时,较为沉默的韦民只是简单地说道:“我们经历过更苦的日子,相比那时候,现在条件算是好多了。”

韦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0年初参加国家棉花公证检验初期,“那时候去纤检现场,我们要自己爬到很高的地方取下棉包来检验,棉包上积了很厚的灰,落地的时候整个人差点被灰尘掩埋,戴的白色口罩鼻孔出气处很容易就变黑。”

“我们所的现场公证检验工作根本离不开他,新疆监管棉检验长达4个月,我不可能一直盯在那里,只要韦民替我驻守在那儿,我就对工作质量非常放心,他责任心非常强。”泰州市纤维检验院院长陈晓军评价韦民说。

韦民业务能力的突出也让所领导拍手叫好。泰州市纺织代加工企业非常多,产值将近800亿元,泰州市纤维检验院被泰州市质监局授予当地絮用纤维质量监督的执法权,即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查处纺织禁用原料,如“黑心棉”等。去年,泰州纤检院办理了两起大案,其中一起就是某当地企业用禁用纺织原料冒充棉花生产床上用品。

“执法办案中,韦民这样经验丰富并对棉纤维有敏锐嗅觉的‘老纤检’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企业购进的该批原料马上要被运输到别的地方加工生产,韦民觉得有问题,当场按执法程序让企业暂停使用该批原料,后经检验分析,果然是禁用原料。”陈晓军介绍。

韦民同样经历过两次大的机构改革。“第一次棉花行业大改革的时候才刚参加工作,并没有太多担忧,如今和棉花打交道大半辈子,也不会做别的事情。所以我对这次执法证的考试很重视,也许这个证件会影响到改革后的职业生涯。”韦民说。

朝气蓬勃“新纤检”

(一)青年能手徐杰。

徐杰是泰州纤检院新近引入90后纺织专业硕士,也是大家公认的“文艺青年”。浅咖啡色短风衣配九分浅蓝牛仔裤的衣着搭配让他看上去时尚利落。泰州质监市局工会组织文艺表演类活动时,他总是被领导推荐,并且是踊跃参与者。

“他唱歌很好听,做事很靠谱,我比较欣赏他。”新来泰州纤检院上班的95后小姑娘如是说。徐杰和着晚饭后的雨声唱了几句,果然不赖,音色和节奏把握都恰到好处。

以上优点还都只是徐杰的加分项,真正让单位领导和同事竖起大拇指的,还是他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超强的业务学习能力。虽然上班时间不到一年,但无论外出公证检验还是单位内部的HVI日常保养维修,只要不是太复杂,他都基本能独立解决。

记者初次见到徐杰,同样是在2018年1月中旬的阿克苏棉花监管库。那是他第一次去新疆出差,和“老纤检”韦民一起搭档,已经连续待了两个多月,每天主要负责现场棉包条码的扫描。扫描要求所有棉包一一扫过,不能有遗漏或者重复,同时需要检验人员一直拿着条码机在室外来回走动,因此对检验人员的细致和忍耐力有较高要求。

个性沉稳的徐杰并未对长时间的出差生活表现出不适和抱怨情绪,“晚上回去早就健身看书,两点一线的生活反而简单充实。”他说。

“以前单位的HVI维修保养都是靠我一个人,检验量大的时候,我必须寸步不离地守在单位。现在好了,小问题小徐基本都能解决,让我轻松不少。”老吉说,眼里全是对徐杰赞赏的目光。

徐杰是单位最年轻的男同志,平时搬送棉花或纺织样品这类体力活都交给他做,每次他都主动抢着干,吃苦精神并不差,这是领导对他的评价,也使得同事们很信赖他。

在新疆监管库的时候,记者问徐杰:“同学间会经常交流工作吗,之前有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徐杰淡定从事地说:“也交流,但也没办法,如果不是拼家庭背景,工作状态和收入其实也都差不多。”

对单位面临机构改革有什么特别感受吗?“毕竟我只是基层员工,做好当下最重要。万一面临人员工作流动,或许也是新的机会呢?我觉得改革无所谓。”有年轻资本的徐杰自信地说。

(二)简单快乐的张雯婕。

张雯婕也是泰州纤检院去年引进的90后纺织专业硕士,与徐杰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个性积极乐观且喜欢交流,典型的“自来熟”。

刚见到记者半小时工夫,张雯婕就主动跟记者叙述起自己2017年底去新疆从事监管棉入库检验的经历。“我是跟吉部长一起去的,在新疆待了两个月,现场工作可忙了,有时候一天要检验十几批,我天天走两万多步,步数总是在微信朋友圈排第一。”张雯婕说。

亲历了监管棉现场的工作,不仅让张雯婕对所在单位的业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带给了她不同的人生阅历。“那是我第一次去新疆,原来只是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新疆,到那边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新疆其实也挺好的,监管库食堂的厨师就是新疆当地人,我经常跟他们聊天,感觉他们人很好。另外,在监管棉现场看到那么多棉包的数据要经过我们的手,才知道肩上责任重大,有时候也挺自豪的。”张雯婕说。

张雯婕不仅有善于交往的优势,更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积极好学的工作态度,因此很受单位领导器重。泰州市有两家知名的化纤企业,为了主动贴近和服务当地产业,同时也为了给单位年轻人创造更多成长机会,泰州纤检院去年与今年同其中一家企业达成协议,要共同攻克一项技术难题,即共同开发出一个叫化纤产品检测大数据分析警示系统的项目。该企业每年耗费在纺织各环节的检验费用非常高,存在大量重复检验,泰州市纤检院希望帮助企业从数据分析出发开发软件,找到既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又能减少重复检查环节的方案,张雯婕就是该项目主力之一。

“我在纺织部门待过,如今在信息处理部门,还经常做一些外部联系和沟通的工作,也经常去企业抽样。”张雯婕开心叙说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副成就感满满的样子。

你是怎么到纤检所的呢?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张雯婕也有些许的无奈:“我本科学的生物工程,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分动物和植物,我选了植物方向,植物研究方向只有棉花和玉米可以选,我小时候见老家的人种过棉花,所以就选择了棉花方向。现在的工作起码专业对口吧。”

面对即将到来的机构改革,张雯婕同样简单乐观:“我是刚进单位的小员工一枚,比起担心这个,还不如做好手头工作更实际。”

承前启后的“领导者”

“我们这批30多到40岁出头的中年人,尤其是在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可能是对机构改革思虑最多的人。但思虑归思虑,我们并没有发言权。”陈晓军如是说。

“徐州乃至整个内地棉花资源萎缩,有没有考虑过你们单位今后的改革方向和发展问题?”巡视组成员询问徐州纤检所副所长丁时永,丁时永一时语塞,“我们私下也在考虑,但关键我们想什么都没用,最终要看上面怎么定。”他说。

作为单位一把手的陈晓军面对改革很实际,也很坦率:“当年一纸文书下来,我们就直接被从垂直管理划入地方管理,只有执行权。这次改革也是一样,我们只能在做好当下的基础上为单位未来的发展做一些准备,如果单位继续存在,我就按原计划推进目前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尽量多给年轻人提供发展机会,万一有变,那这些员工的发展问题也就在我考虑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我们用3年的时间逐个走访,终于摸清了泰州所属地区300多家幼儿园园服和床上用品的质量状况,一步步构建了对泰州地区幼儿园用纤维制品的长效监管机制。下一步计划打算开展军训服、工装等与民生密切相关,且容易出现问题的类型,对此我也制订了三年计划,单位如果在改革中继续保留,我们将逐步推进,现在先做好基础准备工作。”陈晓军谈到单位工作计划时如是说。

“改革或多或少对基层工作的开展有一些影响,尤其是前两年,市政府出面协商,打算把整个宿迁市质监系统卖给一个大型企业,后来这个事情因协商不畅而搁置。现在又是新一轮机构改革,职工情绪难免有些波动,作为小机构也只有做好眼前。”宿迁纤检所所长王永华谈到改革也有些许茫然。

“改革从国家大的方面来说,肯定是越改越好,一大批惠民政策的落地也让我们很欣慰。但对从事基层棉花公检多年的检验人员来说,还是希望改革能保留‘中国纤检’这个品牌,这是几代纤检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财富,我们希望用剩下的青春将这个品牌继续做大做强。”泰州纤检院副院长戴文斌饱含深情地说。

猜你喜欢
徐杰泰州棉花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棉花是花吗?
幸福水天堂——泰州
二次根式中考计算题例析
构全等模型解中考题
棉花
泰州古韵
擦边球
亲爱的我走了,让卖唱救妻的歌声绝响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