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有个百岁“日本公园”

2018-06-29 04:22曲翔宇
环球时报 2018-06-29
关键词:日式开罗苏丹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曲翔宇

从开罗市中心地标解放广场沿尼罗河滨河大道往南驱车约半小时,《环球时报》记者在同属大开罗都市圈的赫勒万市见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公园。公园对面的平房外墙上,涂有日式涂鸦,屋檐挂着日式灯笼。公园南门的牌子上写着公园名字:“日本公园”。这个公园的东方色彩和佛教特色,使它和周围的景观迥异,它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了世事沧桑,是个有故事的所在。

从日本公园南门到北门是一条约10米宽的水泥步道。步道两旁,每隔10米矗立着一个粉红色砖砌的日式灯笼。方圆1公里的小公园以这条步道为中轴,大致对称地散布着日式亭台、水池、喷泉、佛像等。这些亭台有着较鲜明的传统奈良佛寺风格,使用树叶和泥土制成屋顶,梁柱均为木质结构,甚至建有仿日本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公园东北角有一处环抱的小山,最高处正中有一尊看似观音菩萨的粉红色雕塑,罗汉们沿着小山间的水塘围成一圈,坐在菩萨面前,不过只有不到40尊,比佛教传统中的108罗汉像少得多。西南角的一小片草坪上,有一尊大肚弥勒佛;东南角或是为重现坐莲观音,将一尊形似观音菩萨的雕塑至于小喷泉内。

为何在日本万里之外的开罗会有日式风格的一个公园?这得从开始建公园的上世纪初说起。据史料记载,该公园1917年由埃及建筑师祖法卡尔·帕夏设计并监督建造。当时正值埃及苏丹国时期(英国人建立的一个短命傀儡政权),此前从未去过日本的帕夏选择日式风格,据说是想为英国扶持的侯赛因苏丹(1914年至1917年在位)献礼。

当时的埃及在侯赛因苏丹和英国殖民者的影响下,对外国文化充满好奇,出现了大量西洋风格的建筑,因此也产生某种审美疲劳。而亚洲文化——尤其是佛教,一直在主体为穆斯林、基督教徒占约一成的埃及带有一丝神秘色彩或是朦胧的美感,同时期开罗周边还有与印度佛寺和柬埔寨吴哥窟类似的公园。一些对外部世界不太了解的埃及人见到《环球时报》记者,时常行佛教合十礼,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大多信佛教、会功夫。

该公园的选址颇费心思。赫勒万市是20世纪初苏丹国时期埃及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城,自然条件不错,有天然喷泉,且高于海平面40米,一年四季的气温都相对舒适,不少埃及中上层人士冬天乐居于此。因此,公园建成后,立刻成为附近居民举家纳凉避暑、戏水玩耍的热门选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局势和埃及国内政局的变化,该公园命途多舛。

二战期间,英军在公园附近的空军基地驻有战斗机联队。这个小公园因异域风情和良好绿化,成为英军将士休闲娱乐之所,当然不可避免地成为轴心国空军的打击目标。尽管公园本身幸免于空袭,但公园北门对面的残垣断壁依旧留存,诉说着那段充斥烽火与硝烟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上台后,对开罗城市区划进行大调整,赫勒万由度假休闲之地变成工业区,建起水泥厂、钢铁厂等工业设施。赫勒万居民的主体部分也随之由中上层人士,变为蓝领工人。周遭环境的变迁,使得该公园从服务埃及政治精英和外国人,转变成大众休闲新去处。

直到21世纪初,日本驻埃及使馆的外交官偶然间发现赫勒万早已破败的工业区内,竟然有日本建筑。于是,在日方的资助下,园内建筑重新得到修缮,管理人员大为增加,整体面貌才有所改观。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目前的日本公园各方面已超过埃及公园的平均水平:多处摆放着有人及时清理的垃圾桶,脚踏船、儿童游乐设施等状况良好,古建筑修旧如旧。▲

猜你喜欢
日式开罗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