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防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2018-06-29 07:55王丽莉
卷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校问题对策

摘 要: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领域,其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高校意识形态遭遇新的安全风险,探索威胁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安全风险,寻求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策略,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的新命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产了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意识形态安全遭遇新的风险。探索威胁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安全风险,寻求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也曾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与否关系直接关乎执政党的命运、影响国家社会的未来和社会和谐稳定。而高校自身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肩負的重大使命使其成为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影响高校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还影响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持续发展和推进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国内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改革持续深化的现实背景为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涌入、发展提供了助力,使高校师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负面影响。其次,从国际角度来看,国际领域的意识形态争斗形式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变得更加隐蔽、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文化风俗、生活方式向我国高校渗透,妄图从高校领域实现对我国的“和平演变”。

由此可见,在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客观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风险,并能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机制。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风险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高校范围内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不断强化其话语霸权地位,通过网络化的传播途径升级加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挤压和削弱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地位和话语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使网络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等社会活动的“必需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领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不会放过利用多样化的网络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机会。近些年,年轻大学生对国外电影非常着迷,这些通过商业途径被引进的外国电影大片往往渗入了很多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大学生不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电影中所传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消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同度,导致对我国现实道路的怀疑与否定。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西方的评判标准对中国的人权、民主、自由妄加评论和指责,制造和传播社会主义负面报道,攻击、歪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网络途径接触这些信息的大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不免受其蛊惑和煽动,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和国家产生怀疑甚至是否定,在思想领域失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和认同。

(二)多元网络文化弱化了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种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商业化、娱乐化是其显著特征。网络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多样的娱乐文化商品,这些包括多样娱乐手段和方式的网络文化迎合了当下民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喜好,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改变单调、快节奏的文化生活状况。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文化自下而上的作用途径以及娱乐化的社会功能,具有规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影响力。特别是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娱乐属性逐渐呈现“泛娱乐化”的趋势,对我国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受西方娱乐化和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娱乐性片面放大了其娱乐功能,“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1]“泛娱乐化”趋势使网络文化发生了异化,失去文化原有的思想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功能,逐渐弱化了社会民众的理性思维判断能力、降低了社会民众的审美、影响了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人类成为娱乐的附庸,欣赏和崇拜娱乐性的文化。部分教师和大学生深受其负面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断降低,信仰愈发复杂,其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愈发减弱。

(三)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疏忽不力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使命,使大学生接受、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然而,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思想上,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等等管理层的人员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则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管理,放松了警惕。受市场经济功利化和利益化倾向的影响,高校往往存在重物质基础建设轻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不重视维系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工作,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引导。其次,高校思想教育方式有待创新。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仍运用旧的、过时的教育和工作方式,高校思政课在内容、呈现形式和方法有待改革创新,不能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效果的不佳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降低,高校大学生难以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再次,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育和选拔方面,高校往往强调其工作能力的考察,放松思想素质的把关,忽视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他们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育,从而导致辅导员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

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内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寻求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是理论创新”[2],其核心就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维护高校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从话语内容方面入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和认同度。

当今开放的国际格局和网络等新媒体形态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提供了机遇。首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可以以高校师生为创新主体,利用趣味性、个性化的网络媒体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抽象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化、大众化的话语内容。网络流行语成为信息时代一种被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可以吸收一些积极正面的网络流行语,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更接地气。同时,还要改变以往刻板的话语形式,充分利用自媒體在传播形式上的多样化优势,在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过程中辅以动漫、视频、音效、触控等多种形式,以增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次,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秉承开放的姿态、包容的理念,以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3]。

(二)改进方式,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

在当今网络化信息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已经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争取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途径将其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的高校领域,因而,我们必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话语权建设,用主流话语引领网络舆论建设,让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呈现在网络世界中,成为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使用话语。

首先,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在微博、微信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专门交流群,或者在主流媒体网页开设马克思主义专家论坛互动窗口,以这种互动式的方式可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民众的互动,帮助大众在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中汲取积极正面的、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避免直接生硬的说教灌输,如此,才能得到较好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重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其次,要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观念,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提高大学生关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从而在总体上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完善制度,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机制监管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可靠的信息收集机制。要想获得准确的、实时的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就必须深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由于我国的舆情信息体系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着高校研究能力有待提高、舆情部门间的工作协作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跟踪监测,准确把握网络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挑战的信息,全方位掌握和记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

其次,要构建预警决策和反馈机制。通过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做出准备及时的判断和决策,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和险情纳入可控的范围,在决策实施后还要实时跟踪决策的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决策内容,从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达到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

再次,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多方信息联动机制。当社会突发事件的爆发时,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媒体很难准确跟踪报道,政府也很难迅速制定和实施处理方案,造成社会突发事件负面影响进一步深化,继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建立多方联动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信息来源,为有效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提供一切信息资源。

(四)加强教育,提高高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我们当前社会各界已基本上形成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共识,但这种共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增强高校师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底线思维。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运用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认知、高度的守法意识,教会他们以科学的、正确的方式使用网络。要通过法律教育使高校师生树立网络底线思维,为网络信息空间划定底线和是非好坏标准,使公民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信息空间的底线是什么,以及突破这些底线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设定与营造网络环境。通过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民众树立高度的网络新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甄别网络思潮和意识形态性质的能力,防止错误的思想观念侵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是非观、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网络信息发布最大限度地传递“正能量”、凝聚“正人心”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网络文化、坚定大学生正确的理论认识。

总之,通过教育培养高校师生的理性参与网络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其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从而引导师生实现网络自律。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4.

[2]全家悦.崛起与重构——大众文化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66.

作者简介

王丽莉(1987-),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