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打出HR精细牌

2018-07-01 17:05沙太宝
人力资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

沙太宝

若干年前,我曾听过一个讲座,主题为“大数据为何走不进人力资源管理”。若干年过去了,在调研中我发现,大数据仍然没有走进人力资源的千家万户。大数据是什么?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大量的数据,其具有4V的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产生)、Variety(多样性)、Veracity(真实性)。进一步看,就是在某些领域通过传感器和屏幕等入口自动高速产生了大量、多样的数据,这些数据辅以合理的算法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能够告诉你这些领域的一切信息。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于分配人和相关资源(培养、激励资源)的工作,如果借助大数据,将人和其他资源数据化,再用算法进行匹配,显然有无限的可能空间。

不能承受之重

了解了大数据的概念,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以下简称“HR”)能否推动企业走入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呢?相信许多HR都会摇头说NO。我在软件公司从业多年,深知大数据发展缓慢绝不是硬件的制约。在传感器和屏幕遍布的今天,许多企业在硬件上已经具备了吸纳数据的可能,有些企业也将数据吸纳到了生产信息系统上。然而,数据却迟迟不能为HR所用,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利益争夺问题。如果完全实现大数据管理,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全部掌握业务部门的生产数据,这就意味着业务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都会完全透明,这显然让业务部门处于被动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企业的销售部季度销售指标为20万,部门人员数量为四人。如果计划得当,安排精准,四个人是可以完成销售指标的。但是销售部为保留一定的空间,可以和HR谈判,增加销售人员的编制,这样无疑会提升人力成本。但导入大数据之后,销售部的各项指标都是透明的,再要增加编制显然不易。我曾经调研一家企业,HR意图建立大数据云平台,这意味着几个生产信息系统要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但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却以保密原则为由拒绝了HR的要求。

第二,跨界的担忧。要让电工去做水工,让踢足球的人打排球,让专业的人做非专业的工作,HR一定不会愿意。加之许多媒体的宣传侧重点,HR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他们整日深陷在基础事务中,再高级一点,一些HR开始专修心理学、沟通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从这些专业来看,大多偏向文科,而如大数据之类的专业,大多偏向理科。面对庞大的数据,HR们对于提升处理数据的能力极其有限。尽管前景广阔到可以让他们成为企业的掌舵者,但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让他们感到陌生与恐惧,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工作范围保留在自己的“安全区域”。

第三,管理者的思维导向。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前国内企业,甚至国外企业,重视数据的老板并不多。即使许多高管们的办公桌都摆放着许多关于大数据的书籍,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依然是传统思维。即使在最前沿的互联网行业,也有凡客这样因为不玩数据而使供应链失控的企业。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凡客的成功并不是靠数据取得的。类似这样的企业,一线的业务尚且不利用大数据,更何况二線的人力资源管理?但是,部门博弈和HR的恐惧偏偏需要强势的高层管理来做顶层设计。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思维导向,决定了企业工具的使用情况。

探路者有经验

上述原因使得绝大部分企业即便在大数据时代下,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的秘密,并已享受到其带来的红利。腾讯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大数据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通过People Soft搭建起了HR的统一数据库,并开展了第一期的数据清理工作。而完整意义上的HR大数据体系探索则到了2014年初,在人力资源共享交互中心(以下简称“SDC”)内部成立了HR大数据团队。

腾讯的HR大数据平台由应用层、功能层以及团队三个部分组成。应用层主要解决HR大数据如何支撑HR业务的问题,阐述的是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以及需求如何被响应和落地。功能层主要解决HR大数据在后台如何运作的问题,阐述的是如何去科学地管理和使用数据,保障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逻辑建模规划三大核心模块。从应用层和功能层我们可以看到HR的大数据涉及了HR专业以外的IT系统、数据库、数据分析、产品设计等多个专业,这也意味着仅凭专业的HR是无法搭建起HR的大数据平台的。以腾讯SDC的大数据团队为例,其成员由SSC(共享服务中心)、E-HR、区域中心的员工共同组成,是一个拥有人力资源、HR信息化、数据库、HR咨询复合工作经验和背景的团队。

笔者虽然不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但在软件公司多年,接触过各行各业的HR,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他们对新事物的向往、渴望。因此,我根据自身的行业和工作经历,有几点建议给到准备进行大数据探索的HR们。

第一,占有数量。以腾讯的某个HR大数据项目为例,一次调用的数据就超过了600万条,400多个字段,一般的PC机以及Excel、spss等工具都无法支撑此种量级的数据挖掘,但是其量级又达不到使用TDW(腾讯分布式数据仓库)的程度,加上数据敏感性等诸多因素,最终发现需要搭建用于HR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器。

第二,质量决定价值。在一堆错误的数据中,你能指望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吗?我曾接触过一家企业,高层大力支持人力资源部开发行业数据,怎奈数据失误,因此制定出误导性战略,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活学活用。传统的HR数据分析用得最多的统计方法就是描述统计、箱型图等。因此许多HR还停留在“得公式者得天下”的思维。实际上,HR的大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模型等用得会更多。其原因就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大数据时代》中强调的,大数据研究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对于企业的HR而言,当HR遇上大数据,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大数据平台能力,连接的效能,牵引HR方向这三方面寻求突破,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提升HR之于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互联网+”与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大数据已为人力资源领域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增长点。比如,科锐国际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超过400万人的中高端及专业技术活跃候选人才数据库,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分析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效益增长,科锐国际推出的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即派”,将“互联网+”模式与“灵活用工”业务结合起来,通过数据化营销、社群营销触及更多客户。目前,“即派”业务平均每月人均可获取7个有效职位,顾问月人均服务费收入达到4万元。在技术的撮合下,一年就实现了线下发展7年的绩效。

专业化程度不高一直是我国人力资源领域发展存在的不足。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重度垂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正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这几年,在招聘、猎头、人事代理等领域崛起了一批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能较好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专注于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专做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拉勾网以及深耕于人事代理的51社保等,這些公司以其对各自细分领域的深度关注,形成了“小而美”的优势。

开发大数据,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帮扶。以苏州市相城区为例,近半年来,政府部门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有效破解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污染治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难题,尝到了精细化手段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甜头。目前相城区1.2万余家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了数据导入全覆盖,哪怕是对相城完全不了解的人,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掌握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打开电脑,登入“工业云图”系统,全区工业企业的销售、纳税、耗能等情况一目了然。每隔一段时间,苏州市相城区经信局工作人员曹祺就要调出一些关键数据,分析判断全区工业运行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各部门信息壁垒被打破,同时为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提供支撑。相城强调“亩产论英雄”和“创新论英雄”相结合,将多维度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实施综合政策,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大数据终归是人的伴侣。无论它能怎样腾云驾雾,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是其应有之意。利用大数据引才汇智,或可“智造”出核心人才、精细人才、更专业人才。因此,政府和企业不仅要打好存量的人才牌,更要打好增量的人才牌。过往的标本式的HR们,一直深陷在六大模块里,强化开发人才价值,但却常常被企业诟病。为核心人才的选用提供一道“安检门”,或有一天你也会喊一声麦,“厉害了我的大数据”。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