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以理

2018-07-01 17:05
人力资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香蕉猴子蚂蚁

路径依赖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很难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效应。

路径依赖效应的重点在于“惯性”二字。其力量之大,有实验为证:研究人员将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去摘香蕉,就用高压水枪喷射所有的猴子,直到所有猴子都不再去触碰香蕉。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中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见了香蕉就去摘,结果没等研究人员出手,其余猴子就一拥而上,将新来的猴子教训了一顿。反复几次之后,新来的猴子也不再去触碰香蕉。此后,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猴子陆续被替换出来,但后来的猴子依然不敢去碰香蕉。

猴子尚且如此,身为企业掌舵人的管理者更容易对自己的决策盲目自信和依赖。因此,管理者制定任何一项发展策略时,都不能简单地用结果来衡量,还必须看它与本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一致,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要随时做好纠偏的准备,力求在偏差刚显露时就将它导向正轨。如此才可能避免因积重难返而导致的重大失误。

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始于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分别对三个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在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少数蚂蚁则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断绝了整个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反倒是平时什么都不做的“懒蚂蚁”们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从而保证群体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懒蚂蚁效应认为:在任何团队当中基本都有20%左右的“懒蚂蚁”,尽管他们看起来不够积极,工作似乎不太卖力,但他们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判断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勤快”只是标准之一。要想全面地评价其人,还要了解其不够勤快的原因。不可否认,有的员工确实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员工越早清除越好;也有些员工,比起动手做事,他们更擅长动脑思考。尽管在行动上有些缓慢,他们却对大方向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管理者不要急于催促或赶走企业当中的“懒蚂蚁”,要仔细分辨这些员工是真懒还是假懒。其中可能就隐藏着对管理者至关重要的信息或建议。

吉宁定理

组织管理专家吉宁曾提出:企业管理者害怕犯错,这才是真正的错误。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管理者畏首畏尾,害怕失败,这固然是谨慎的表现,但也很有可能自缚手脚。

錯误真的那么可怕吗?未必。事实上,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才能不断修正前进方向。甚至有时候错误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一种契机。美国有家钻石天地公司,成立伊始,想开采钻石,由于地质勘探出错,结果虽然没找到钻石,却意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李维斯·劳特起初想在加州开金矿发财,结果碰了壁,只能用帆布缝制矿工穿的裤子,现今李维斯牌牛仔裤已风靡世界。

有时候,即便是错误的思路,也能给管理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换言之,即使在过程中没有取得半点成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仍不失一种收获。

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得到与失去之间总是充满了变数,患于失去的人,最后总是憾于未得。排斥错误本身就是在犯错,因畏惧失败而犹疑,失败最终会不请自来。因此,管理者在决策时,要做到内心坦然,对可能到来的失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失败不可避免,也唯有一颗冷静的心,才能做到准确地把握与应对。

猜你喜欢
香蕉猴子蚂蚁
快手香蕉饼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瓶里有香蕉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永远的新猴子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