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比
——吸血鬼的故乡

2018-07-02 11:58汪世祯志兰琳达
奥秘 2018年5期
关键词:斯托克古拉修道院

●汪世祯 志兰 译 琳达 编

1890年惠特比的景象,可若隐若现看到街上的修道院。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地方,曾经有个“吸血鬼鼻祖”在这里隐居,这里可能会不时地冒出一两只“吸血鬼”,这里还有与万圣节相似的节日——哥特节。这里还是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陆的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的故乡。这就是英国的小镇惠特比。

它是英国最古老、最浪漫的十大小镇之一,坐落在英格兰北约克郡。这里美丽绝伦的海滨风光、与世无争的悠闲乡村生活、源远流长的吸血鬼历史文化以及鲜美独特的海鲜美食,使之成为英格兰北部最具吸引力的海滨小镇。

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的故乡

库克船长,就是那位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陆的英国航海家。无论在英国,还是在澳大利亚,人们都把库克船长看成是一位伟大人物,在他们心目中,库克船长是一位英雄。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菲茨若伊公园里,有一个库克船长小屋,那是一幢真正的小屋,简单、朴实,甚至粗糙,斜顶铺瓦,石砌墙面,暗黑的褐色透出古老和沧桑。

1728年,库克船长就出生在英国约克夏郡惠特比小镇的这座小屋里。1934年,当墨尔本建市100周年大庆时,澳洲知名实业家拉塞尔爵士出资800英镑,将库克船长在英国惠特比小镇的故居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墨尔本市民。为了让墨尔本市民能够尽快看到这位伟大航海家出生的小房子,拉塞尔爵士又出钱组织当地人把库克船长的故居小心地拆分开,将每一块砖瓦、建材逐一编号,分装在253个箱子里,总重量约150吨。然后在英国装船,海运到墨尔本,再照原样组建起来。

完全还原真实的库克船长故居

库克船长纪念馆

库克船长故居的厨房及用来引火的木柴

在墨尔本库克船长小屋的小院子里,树立着一面英国国旗,据说,在澳大利亚,除了总督府,只有库克船长小屋才可以树立一面英国国旗。

在惠特比小镇海边的一个山丘上,矗立着一座库克船长的雕像。另外,这里还有专门介绍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的库克船长纪念博物馆。

其实,惠特比小镇扬名在外,除了它是库克船长的故乡,还有一个原因,它也是“吸血鬼”故事的发源地。

吸血鬼的发源地

如果你喜欢吸血鬼题材的小说和电影,那来英国旅行时就不要错过这个小镇。在矗立着库克船长雕像的海边对面,还有一个不大高的山丘,在山丘的最高处,除了一座小教堂,就是一处破败的修道院,吸血鬼的故事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惠特比被称为吸血鬼的发源地,因为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吸血鬼小说《德古拉伯爵》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惠特比修道院,故事场景也都在惠特比小镇。现在这里还有恐怖场景的体验馆,以及卖骷髅头和鬼怪面具工艺品和纪念品铺子。

库克船长雕像

想要登上遗迹,需要走完悬崖上的199级台阶。登完199级台阶后会看到英国最早的诗人卡德蒙的十字碑,在十字碑后面就是古朴的圣玛丽教堂了。教堂建立于1110年,里面展示了许多文物。教堂旁边有一大片墓地,埋葬着小城死去的水手渔夫。想象一下,在迷雾缭绕的天气,迷雾中墓碑林立的诡异气氛,难怪会激发斯托克先生的脑洞,使此地成为吸血鬼故事的发源地。

惠特比小镇的199级阶梯

如果对布拉姆·斯托克笔下那个嗜血的吸血鬼伯爵情有独钟,可以来一场德古拉故事恐怖之旅。室内设有故事中八大经典场景,现场有装扮成吸血鬼的演员、地牢、尸体再配上特效。

卖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商铺

布莱姆·斯托克是爱尔兰作家,出生于都柏林近郊的克朗塔夫。幼时体弱多病的布莱姆经常听母亲讲鬼故事和传奇故事,受此影响,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却屈从于父亲的期望,成为了都柏林的一名公务员。从政期间,他坚持写作。1890年,斯托克受到圣玛丽教堂神秘的气氛所感染,完成了著名吸血鬼小说《德古拉伯爵》,里面的众多场景也是以惠特比小镇为原型。他后来因此小说而享有“吸血鬼之父”的称号。

德古拉吸血鬼体验之地

每年4月和10月的最后一周,英国惠特比一年两度的惠特比哥特周都会如期举行。哥特周是惠特比的隆重节日,当日,街头巷尾都能看到身穿哥特服装的本地人,有的带上獠牙装成吸血鬼,有的画上骷髅脸穿上婚纱扮成僵尸新娘,有的手持大锤击穿恐怖吸血鬼。人们装束成各式人物,一个个奇装异服,漫步在惠特比的鹅卵石街道上,或者攀登199级台阶来到山顶修道院和教堂遗址。之所以将地点选定在惠特比,当然是因为在哥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

如果你对布莱姆·斯托克笔下那个嗜血的吸血鬼伯爵情有独钟,可以来一次德古拉故事恐怖之旅。室内设有故事中八大经典场景,现场有装扮成吸血鬼的演员、地牢、尸体,再配上特效,和鬼屋差不多。

德古拉是传说中的第二代吸血鬼。不过,德古拉伯爵其实确有其人。据记载,他生活在公元15世纪的中欧罗马尼亚,是位骁勇的战士,但脾气暴戾,其领地上的百姓不堪其苦。此人死后留下很多传说,而19世纪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以此为题材,在整理大量故事的基础上,终于创造出德古拉伯爵这一经典形象。德古拉伯爵不同于一般的吸血鬼,他昼伏夜出,长生不老;他衣着考究,彬彬有礼,永远微笑着的嘴角藏着獠牙和牺牲者的鲜血,散发出无法抗拒的魅力。

惠特比哥特周始创于1994年,建立在惠特比的良好名声的基础上:如布莱姆·斯托克的著名小说所述,吸血鬼德古拉伯爵自己驾船进港口,登上德比特商船。但是惠特比的奇异故事远不止著名的吸血鬼,早在斯托克在这里租房居住和创作他的最佳畅销书之前,它的名声就已确立。

实际上,除了吸血鬼故事,这个小镇还有很多神秘而有趣的文化。

著名的捕鲸港口

改編自布拉姆·斯托克举世闻名的小说《德古拉》电影剧照

圣希尔达,她脚踩蛇形菊石;传统认为这种蛇是她从悬崖上扔下来的,并变成了石头。

除了是吸血鬼的故乡,惠特比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小城。在1753年与1833年这80年期间,惠特比曾是英格兰北部著名的捕鲸港口。这期间,有55艘捕鲸船在惠特比外海域作业,估计镇上的捕鲸产业捕获的海产品包括:25000条海豹、55只北极熊和2671头鲸。沿港口建立的大型锅炉房把鲸脂肪炼成鲸油。尽管捕鲸业增加了男人的就业率,但许多船只或被狂风恶浪吞没,或被冰山撞毁,因此,那时,捕鲸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许多渔民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期的捕鲸生活,在当地形成了一种习俗:如果一艘返港渔船的桅杆上绑着一对鲸鱼下颚骨的话,在港口焦急等待的那些渔民妻子便会明白丈夫满载而归了。

20世纪惠特比因捕鲸名扬海外,因此挪威渔民送给惠特比一对鲸鱼的下颌骨,也就是现在在西海岸的鲸鱼拱门。拱门的旁边就是著名的库克船长雕像,18世纪后期,库克船长就是在这里当学徒,后来加入了皇家海军,在惠特比开启了自己的航海生涯。海港远端有两道扇形长堤,堤的两端是一高一矮两座灯塔。当地人没事的时候就在惠特比海港散散步,吹吹海风,看看来来往往忙碌的渔船,十分惬意。

←↑山顶上的修道院和教堂遗址

拥有神秘化石的侏罗纪海岸

惠特比有侏罗纪时期的海岸,有菊石类和巨大海洋恐龙的骨架,北海波浪不间断地对软页岩和砂石进行吞噬和冲击使其显露出来。

海港远端有两道扇形长堤,堤的两端是一高一矮两座灯塔。

修道院一角

想要登上遗迹,需要走完悬崖上的199级台阶。

登完199级台阶后会看到英国最早的诗人卡德蒙的十字碑,在十字碑后面就是古朴的圣玛丽教堂。

破败的修道院

菊石是比较小的软体动物,很早就灭绝了,因其旋绕的形状而有“阿蒙角”之称,据说巫师可利用菊石,使沉睡的神灵显圣。中世纪时,人们视菊石如盘曲无头的蛇,因此菊石在英国和德国都被称为蛇石。惠特比有则传说,说菊石在古代曾是小蛇,是7世纪的圣女希尔达砍了它们的头。为了符合传说,捡到菊石出售的人,曾在其上列一个蛇头,使它们恢复原样。

同样古老和神秘的还有使惠特比闻名于世的黑玉。它们是由类似于当今的南洋杉或智利南美杉的化石木形成的,其被当作宝石和护身符已经有4000多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依据土耳其西南的一个城和河流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黑玉。他们相信黑玉具有魔法和治疗功能,比如能抵挡大蛇。当地人从惠特比海滩上捡回黑玉,再经过雕刻和抛光等工序制成漂亮的珠宝。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去世时,她选择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时尚产业。

魔法梦幻之城

由于这里拥有神秘文化,惠特比不但吸引了很多游客,还有许多著名的研究者和作家也来到此处。

世界现代童话之父路易斯·卡罗尔和几名学生于1854年在惠特比待了一周,后来,他又几次回访。卡罗尔痴迷于惠特比,学者们都很肯定,这有助于卡罗尔创作奇妙的爱丽丝童话。他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其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均被誉为英国奇幻文学的代表作、世界十大著名哲理童话之一。

小教堂及旁边的墓地

教堂里面的木墙上记录的都是二战牺牲的烈士

↓↑山上风大,饱含盐分的海风常年吹拂,把墓碑上的铭刻侵蚀成蜂窝一般。

受《伦敦晚报》的派遣,超自然作家和记者阿瑟·马成于1916年11月访问了惠特比以研究当地人的生活特点,尤其是战争死亡人数的增长和惠特比的黑玉产业复苏的情况。

马成也被惠特比城镇独特的奇异和超自然氛围所打动,乘火车到达此地后,他住进了天使旅馆,他在傍晚沿着镇上鹅卵石街道散步,穿过陡峭而狭窄的小巷,到达悬崖顶部,俯视着参差不齐有着红色屋顶的渔民房屋。战争时期的灯火管制意味着只能有微弱的照明光线,马成描述道:满月的光线照射在修道院的墙壁上,飘着“摇摆的船只”,这一切使他感到好像进入了“梦幻古城”。在11月14日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美妙的月光下的惠特比,有人说,当你在夜晚眺望乡间时,实际上你看到的是中世纪的景观。因此,我总是说,我那天晚上看到的惠特比是中世纪的城市。”

惠特比激励着马成超越了指派记者的任务,额外写作了一部短篇小说《快乐的孩子们》。这是一个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作品,它依据的是笔者在惠特比的经历,故事中惠特比被改名为本威克。小说的中心人物与马成一样,是一名来自伦敦的记者,他乘坐火车于傍晚抵达惠特比。他出站后,一边步行,一边描述迎接他的场景:“我站在码头上时,看见了最令人困惑的红色屋顶,灰色的诺曼大教堂高高耸立在一座光秃秃的小山上;再往下看,船在摇晃的潮汐中摆动,海水伴随日落的火焰好似在燃烧。这里是魔法梦幻之城。”

《快乐的孩子们》与马成的大多数战时作品一样,是幽灵的气氛、宗教的神秘和巧妙的宣传三者的合体,故事发生在圣洁的无辜者的宴会上,在每年的12月28日纪念被希律王杀害的孩子,他们被视为首批基督教殉道者。在宗教仪式上,社区的孩子们聚集在当地的教堂接受上帝的祝福;但在马成的故事中,孩子们在黑暗的街道上玩耍直至深夜,他们奇怪的歌声回荡在镇上狭窄的小巷里。他们全身穿成白色,一些衣服点缀着海藻色;另一些在通往高处修道院的路上玩耍的孩子身上画着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伤口。在文章《沿着阿瑟·马成的脚印》中,西蒙·克拉克提出一个想法,认为马成的《快乐的孩子们》是一年前被德国人用鱼雷击沉的卢西塔尼亚游轮上遇难的孩子们的幽灵。

恐怖电影的最佳拍摄地

《快乐的孩子们》是朱利安·巴特勒和马克·古德尔拍摄的马成的六个故事之一。惠特比显然是拍摄《快乐的孩子们》的最佳选择地,古德尔还认为惠特比也同样适合拍摄马成的其他故事改编的电影:《舒适的房间》《白色的粉末》《法事》《弓箭手》和《仲夏》,这一系列混成电影,属于“神圣类影片”(其故事取自马成选集,在作者去世前不久1947年出版)。

古德尔之所以选择这些故事,是因为它们具有的神秘气氛,容易在电影中展现。

拍电影选择的外景是拉罗莎旅馆和惠特比的其他地点,如黑马酒吧和白马格里芬旅馆及饭店。后两处位于铺满鹅卵石的教堂街上,它是通往上修道院的阶梯。据说两栋房子都曾闹过鬼。

其实,惠特比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奇特性得到增强,古德尔说:“在这里,你一定会感觉回到了不同的时代。”

惠特比民间传说

一年一度的栽树篱仪式,已有800年历史。(拍摄于1935年)

惠特比博物馆的光荣之手——一只从绞刑犯手臂上截下的右手,可能是从卡斯尔顿荒野的绞刑架上取得的。

在惠特比居住了十年的马克·古德尔认为,该镇的超自然氛围部分源于一个事实,即惠特比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仪式和民间传说。他观察到“当你重温这些仪式和传说时,它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奇特性并令人不安。”

镇上的博物馆陈列着一只“光荣之手”,它是绞刑犯人留下的一只右手,被用作护身符。惠特比的“光荣之手”是在北约克夏郡丹比教区的一间小屋的门后被发现的。这只“精心备制”的手可以当做护身符,它能保障盗窃者行窃成功。这只手的力量据说来自这样的事实,即这只手是通过仪式精心备制的,是从绞刑架上的犯人手臂上砍下来的。在北约克夏郡,罪犯必须是处以绞刑的谋杀凶手;而在英国的其他地区,可以取自其他罪行较轻的罪犯。此外,建造“彭妮树篱”的中世纪传统可追溯到1159年。它发生于每年耶稣升息日的前夜,在惠特比港口东侧一个被称为男孩码头的泥泞小海滩上。据说这起因于三位贵族追捕野猪,并在一名隐士的祭坛前杀死了野猪。当隐士提出抗议时,他已受伤很重,不久便病死。他没有追究这三名猎人,但修道院法庭对他们进行审判,并判其两项罪行。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受到了惩罚。在升息日的日出时,他们会用刀将木桩砍成小段,然后趁着低潮背着它们回到镇上。他们服从命令,将这些分段木桩固定在海边,以耐受三重潮水。如果他们或他们的继承人拒绝服从命令,他们需要将他们的土地交给修道院院长。

如今,篱笆从未倒塌,仍被继续巩建,以抵御强烈的潮汐。

猜你喜欢
斯托克古拉修道院
追问“性别”的法律真意——博斯托克诉佐治亚州克莱顿郡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Fantasy and reality
古利和古拉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古利和古拉》
———走进去,就感到快乐
蒙古马
越读越快乐——《古利和古拉》
替兄弟喝酒
站在高空看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