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状况与其血液营养指标相关性研究

2018-07-02 07:13孟宪东周春芬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患病精神分裂症

孟宪东,周春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 成都 60004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清,机制未明的慢性疾病,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家庭支持在该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我国精神疾病具有高发、低龄趋势[3],其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一般男性为15~25岁,女性为25~35岁[4-5]。此年龄段患者的家庭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并与其对患病子女的态度、素质和照护能力直接相关[6]。营养失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比较常见,与患者可能出现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木僵等精神症状及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相关[4,7]。长期营养失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躯体问题,如过度消瘦、过度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影响疾病预后[7-8]。

父母照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营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父母个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影响着其所能提供的照护质量。因而,有必要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与其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往常用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及皮褶厚度等指标反映机体营养状况[9],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出个人整体健康状态,并不清楚机体具体某些营养指标发生了变化。本研究采用血液营养指标[10]反映患者营养状况,并对其与患者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更好的家庭支持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精神科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收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依ICD-10诊断标准,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年龄30岁以下;未婚;以父母为主要照护者。排除标准: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已婚、丧偶或离异;年龄14岁及以下;父母双方有一方身体状况不详。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基于医院科研数据平台抽取精神科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共计838例。

1.2.2 数据收集 (1)一般人口学特征 患者年龄、学历、文化程度、入院季节、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含具体所患疾病)。(2)血液营养指标 采集患者住院后首次静脉血,用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仪(型号:sysmex xn-9000)进行检测,收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结果。血液营养指标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均归入“异常”范围。“正常值”以检查仪器所给参考值为准,具体为:白细胞计数3.5~9.5×109/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葡萄糖3.9~5.9 mmol/L;甘油三酯0.29~1.83 mmol/L;胆固醇2.8~5.7 mmol/L;白蛋白40~55 g/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一般人口学特征、血液营养指标描述性分析结果、父母双方均健康与父母至少一方患病的血液营养指标比较及父亲与母亲单独患病情况的血液营养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表4。

表1 一般人口学特征(n=838)

表2 血液营养指标描述性分析结果(n=838)

表3父母双方均健康与父母至少一方患病时患者血液营养指标比较(n=838)

父母至少一方患病正常异常合计血糖异常率(%)χ2值P值否5459764215.11是1504619623.477.4160.006

注:无统计学意义的血液营养指标未呈现。

表4 父亲患病与母亲患病时患者血液营养指标比较(n=157)

注:无统计学意义的血液营养指标未呈现。

3 讨论

3.1 血液营养指标分析

本研究发现,以父母为主要照护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首次血糖测量值异常率为20.6%,该结果稍高于一项涵盖所有年龄段的,包括2 99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首次血糖调查中发现的18%的异常率[11],虽然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该发生率明显高于躯体疾病住院患者7.2%的异常率[12-13],且研究表明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14]。这提示临床工作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关注其血糖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血糖异常所致的躯体疾病意外,以及因血糖过高所致肥胖,进而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另外,本研究发现,以父母为主要照护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首次白蛋白测量值为(44.59±3.71)g/L,这与温盛霖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低于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是对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项指标,通过体现机体内蛋白质的可利用量或吸收量不足反应人体营养状况[16]。本研究结果提示,以父母为主要照护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营养状况不良,有必要在其入院后进行及时干预,以维持正常的营养状况和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后续的精神疾病治疗做好保障。

3.2 父母均健康与父母一方患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指标影响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均健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血糖异常率低于父母一方患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营养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精神分裂症父母健康状况对其血液营养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机血糖是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17]。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因疾病症状致进食量异常[18],也可因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致食欲亢进[19-21],两者均可导致血糖异常,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健康水平。研究表明[22-23],来自家庭的照护对患者疾病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为父母,当父母患病尤其是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肿瘤、精神疾病及各种慢性病时,其照护能力会受到影响。因为自身健康的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为患者提供照护,尽量保证或维持他们处于较好的营养状态,而自身健康状况较差的父母提供照护的能力则会有所欠缺。

3.3 父亲患病与母亲患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指标影响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母亲患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异常发生率高于父亲患病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营养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环境中,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互相对应的家庭角色伴侣,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对等的。在家庭责任的分配过程中,父亲主要是家庭的物质支柱,而母亲则是精神支柱,但在家庭的地位方面,父亲占据了家庭中比较权威的地位,而母亲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24],更多承担了照护者的责任。此外,女性的生理、心理特质也使母亲在感情和性格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相比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显得更慈爱、更温暖、更细腻,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使得孩子更愿意接受来自母亲的教育与照护[25]。因而,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处于不健康状态时,患者受到的影响相对其父亲处于不健康状态时更严重。

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首次发病患者其自身营养状态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而多次发病者则可能处于相对异常的水平,并且病程越长者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会越大。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病程的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尤为重要。建议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状况与父母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工作。

[1] 赵际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3):262-263.

[2] 莫春娥,许志平,刘青梅,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3):62-63,70.

[3] Philips MR,Zhang J,Shi Q,et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2053.

[4] 刘哲宁,杨芳宇.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31.

[5] 朱怡康,李春波,王继军,等.抗精神病药在妊娠期的用药安全性[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2):116-118.

[6] 余利霞,徐裕,毛新玲,等.家庭护理教育在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14,21(11):71-74.

[7] 王凤,邹海欧,李峥,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体重、血糖、血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3,27(9):2963-2966.

[8] 李枫,徐萍,孙克莎.住院精神病患者体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4):32-34.

[9] 应凤叶,牟立红,代甜.心理干预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及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9(37):234-235.

[10] 车千红,徐静,孙灿.儿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血液营养指标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5):573-577.

[11] 陈岗,蒋丹,李含模,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合并血糖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7):821-825.

[12] 杨存美.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03-307.

[13] 梁文龙,赵晓东,王淑娟.住院患者中空腹高血糖的患病率[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2):160.

[14] 徐勇,于建华.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异常[J].齐鲁医学杂志,2010, 25(5):469-470.

[15] 温盛霖,程敏锋,王厚亮,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蛋白、尿酸、胆红素和谷酰转肽酶水平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6(19):5922-5925.

[16] 潘洪飞,瞿锋.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3,25(23):2061-2062.

[17] 李倩,金一,王俊杰. 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文献计量学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1):64-68.

[18]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10.

[19] 孙云峰,应茵,夏仲尼,等.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J].浙江医学,2014,36(3):208-212.

[20] 黄彩英,杨建明,邓大勇,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126-128.

[21] 昂秋青,唐济生,赵靖平,等.中国大陆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引起体质量增加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3):145-150.

[22] 王淑静.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6):3159-3161.

[23] 周志勤.新父母学堂对出院新生儿父母家庭照护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145-147.

[24] 郝俊芬.基于语料库的父母亲家庭角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313.

[25] 严荷君,闫伟.女性与和谐家庭构建-基于女性妻子与母亲双重角色探讨[J].雪莲,2015(33):119-120.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患病精神分裂症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