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联合GP方案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7-02 07:13刘福蓉廖大忠李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毒副亚群肺癌

刘福蓉,廖大忠,李静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四川 泸州 64600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carcinoma,NSCLC)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肺癌类型,患者数量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1]。由于NSCLC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一旦得到明确诊断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且目前尚未有明确而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使得该病症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点关注[2]。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NSCLC治疗手段日益多样,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筛选出便于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DC-CIK联合GP方案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展开观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55~74岁,平均(65.38±1.12)岁;病程5~15年,平均(10.20±0.25)年;TNM分期ⅢB期18例,Ⅳ期27例;病理类型鳞形细胞癌27例,腺癌10例,大细胞未分化癌8例;Karnofsky评分52~75分,平均KPS评分(62.25±1.25)分。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55~75岁,平均(65.40±1.10)岁;病程4.5~15年,平均(10.22±0.23)年;TNM分期ⅢB期17例,Ⅳ期28例;病理类型鳞形细胞癌28例,腺癌10例,大细胞未分化癌7例;Karnofsky评分50~75分,平均KPS评分(62.20±1.20)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相关标准者;(2)未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同意此次研究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Karnofsky评分<50分者;(2)DC-CIK、GP方案禁忌者;(3)颅内转移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18周。对照组接受GP方案化疗,内容如下:吉西他滨(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04)1.25 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于每个疗程的第1 天、第8 天静脉滴注;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2)75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于每个疗程的第1天至第4天静脉滴注[3]。观察组接受DC-CIK联合GP方案化疗,GP方案同对照组。DC-CIK方案如下:于本组患者化疗治疗前7 d抽取采集外周血标本,利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符合DC-CIK要求后将预先培养的DC-CIK加入含有患者血液的10%生理盐水之中重悬处理,最终制备成为100 mL混合溶液[4]。于化疗结束后第3 天经由静脉滴注的途径回输至患者体内,各细胞数量基本要求为1×107个(DC细胞)和1×109个(CIK细胞),每次输注时间≤60 min,两种细胞交替进行,以8次为1个疗程,通常情况下每隔2个化疗周期治疗1次[5]。

1.3 观察指标

选取治疗总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T细胞亚群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一过性发热;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iosciences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

1.4 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在治疗完毕后再次进行影像学复查,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数据了解肿瘤基线资料并制定疗效标准如下:完全缓解:病灶消失,无新发病灶出现且维持时间≥4周;部分缓解:病灶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维持时间≥4周;稳定:病灶最长径之和缩小<30%~增大<20%;病变进展:病灶最长径之和增加≥20%或新发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6]。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一过性发热)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

3 讨论

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目前化疗药物多样,诸如:培美曲塞、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顺铂等均为一线常用药物,在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7-8]。然而,由于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使得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已经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9]。随着临床研究内容深度及广度的不断拓展,化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协同作用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10]。在前瞻性研究中已经证实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晚期NSCLC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治疗方案取得理想疗效提供有力保障,还可以提高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期间的抗肿瘤效果[11]。例如,免疫治疗时化疗可将直接作用于调节性T细胞,而后者则是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负调控的角色,随着T细胞反应的抑制,肿瘤逃逸现象大幅降低[12-13]。所以,将化疗与免疫治疗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今后晚期NSCLC治疗的重要前行方向[14]。

本次研究证实,接受DC-CIK联合GP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单纯接受GP方案治疗的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一过性发热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D43+、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表明,在晚期NSCLC治疗中,DC-CIK联合GP方案取得的疗效更佳。但与单纯化疗相比,毒副反应发生率却并未随着免疫方案的增加而大幅提升,在临床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在生物医学领域的Pubmed数据库上,所有有关DC-CIK的研究均源自于我国,该技术尚未在国外临床得到科学验证,故此关于DC-CIK的疗效仍然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予以支撑[15]。本次研究所的论断尚需要今后国内外大样本、多对照中心的随机研究进行实验,以验证其具体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晚期NSCLC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DC-CIK联合GP方案可取得理想疗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1] 王焱,鹿玲玲,刘璞嘉,等. 树突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40-142.

[2] 陈亚平,姜晓晓,冯守信,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联合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2):1779-1782.

[3] 展晖.6 h延时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及方案耐受性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7):1308-1309.

[4] 郭卫东.探析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5):335-336.

[5] 李姗姗,王季堃.DC/CIK联合G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B),2015,36(3):32-35.

[6] Cortinovis D,Gregorc V,Migliorino MR,etal.New perspectives in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non squamous NSCLC patients:Results from a large Italian Lung Cancer Working Group[J].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2017,10(9):35-41.

[7] 郑婷,寇晓霞,袁振刚,等.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3):403-407.

[8] 韩涛,杨晓丹,刘兆喆,等.DC-CIK细胞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3):408-412.

[9] 曲洪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9):2665-2667.

[10] Hong SD,Chen N,Fang WF,etal.Upregulation of PD-L1 by EML4-ALK fusion protein mediates the immune escape in ALK positive NSCLC:Implication for optional anti-PD-1/PD-L1 immune therapy for ALK-TKIs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NSCLC patients[J].OncoImmunology,2016,5(3):e1094598.

[11] 周晓琳,周希法,陆忠华.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8):4577-4579.

[12] 刘丽萍,王军,王丽霞,等.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2):143-145.

[13] 许文景,黄冬云,陈平,等.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26-1127.

[14] 梁宏,宋康,南征.3D-CRT联合DC-CIK细胞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6,45(19):2652-2654, 2657.

[15] 王静,贾敬好,杨海芳,等.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115-116.

猜你喜欢
毒副亚群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