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Xa因子在日间CRRT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2018-07-02 09:33周孟赢曹盛吉李龙凯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抗凝血酶滤器肌酐

张 旭,周孟赢,曹盛吉,李龙凯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辽宁 大连 11601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1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可应用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MODS)等疾病[1]。对于危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间断日间CRRT治疗不仅可以起到肾脏替代的治疗作用,也具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态,清除代谢废物及炎症因子,纠正内环境紊乱等重要作用[2]。低分子肝素广泛应用于上述治疗过程中[3],因抗凝治疗个体化差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栓形成风险及出血风险增加。抗凝不充分,可造成溶质清除能力和超滤率下降,血滤器凝血而需要更换,导致治疗费用增加。过度抗凝,会增加出血风险,威胁生命。低分子肝素监测的有效及安全范围是保证治疗得以顺利、安全进行下去的保障。文献报道,抗Xa因子对于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有着重要意义[4],但日间CRRT过程中低分子肝素的抗凝监测报道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就抗Xa因子在日间CRRT低分子肝素抗凝中监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KICU并进行日间CRRT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2012年K/DOQI指南慢性肾脏病5期诊断标准,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狼疮性肾炎等;(2)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症感染、多脏器衰竭等因素的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12分;(3)年龄>18 岁。排除标准:(1)治疗前存在出血性、血栓性疾病;(2)治疗前存在明显凝血功能紊乱,如: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1.8,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45 s;(3)血小板(platelet, Plt)<50×109/L;(4)抗凝血酶III<75%;(5)应用影响凝血或Plt药物者;(6)除外血栓形成外,其他原因提前结束治疗者。

入组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8~89岁,平均(62.40±15.16)岁。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2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损害12例,IgA肾病4例,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1例,其他3例。

1.2 研究方法

CRRT采用CVVH模式;血管通路: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动静脉内瘘或颈内静脉带cuff的半永久导管;血流速200 mL/min;CRRT机型为Baxter Accura,Braun Diapact;血滤器型号:L(Fresenius,聚砜膜,膜面积2.0 m2);使用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模式,置换液量为35 mL/(kg·h)。每次治疗持续时间6~8 h。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希弗全,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每支4250 IU/0.4 mL),首剂40~50 IU/kg,于治疗第3小时起每小时维持量200 IU,治疗结束前1 h停止追加,根据血红蛋白等情况,适当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全部病例的首次及维持剂量均在滤器前动脉端推注。治疗过程中避免输血液制品或应用影响凝血的药物。血管通路内瘘患者52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患者8例,颈内静脉带cuff的半永久导管患者2例。

1.3 抗凝有效性、安全性观察及分组

记录是否因血滤器凝血而不能完成预定治疗时间。观察血滤器、管路凝血情况。滤器凝血判断标准:0级为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Ⅰ级为血滤器少部分纤维凝血;Ⅱ级为血滤器半数以上纤维凝血;Ⅲ级为血滤器大部分纤维凝血,伴静脉压和跨膜压明显增高。

记录患者24 h内出现的出血并发症情况,例如穿刺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等。

将滤器等级≥II级,以及因血栓情况提前结束治疗,归为抗凝未达标组(19例);治疗结束24 h内无出血表现,且滤器等级

1.4 检测指标

检测比较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抗凝血酶III,治疗前血肌酐基线值、肌酐下降率,治疗1 h抗Xa因子基线值,治疗1 h以及结束时APTT。抗Xa因子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HemosIL Liquid anti-Xa试剂盒,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三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经Log10矫正,符合正态后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经检验方差齐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配对样本计量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3组间血小板,血红蛋白,抗凝血酶III,治疗前血肌酐基线值和治疗前APTT基线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间抗Xa因子、1 h APTT、结束时APTT、肌酐下降率比较

治疗1 h抗Xa因子,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 APTT值抗凝未达标组与抗凝超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下降率抗凝未达标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时APTT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间抗Xa因子、1 h APTT、结束时APTT、肌酐下降率比较

1)与抗凝未达标组比较,P<0.05;2)与抗凝达标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因普通透析治疗应用广泛、治疗时间短且固定,抗凝治疗及监测的报道多见于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治疗及监测研究受样本量制约[5],因肾功能不全程度不同、滤器清除效率差异以及治疗时间明显延长等原因,使得研究数据大大减少。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患者中,以AKI、脓毒血症、多脏器衰竭等为主,危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亦有少量报道[2],因而对于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抗凝监测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日间CRRT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目前国内外报道罕见。

目前在血液净化领域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欧洲透析指南2002年推荐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且便于使用,治疗效果相当[6];另有报道认为对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肝素[7]。与UFH相比,LMWH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少与内皮细胞、血浆蛋白以及血小板非特异性结合,可以减少对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影响[8],减少纤维蛋白沉积于滤器表面。UFH与抗凝血酶、凝血酶形成三重复合物,灭活凝血酶(IIa),导致治疗过程中出血风险增加。LMWH因分子量通常<5000,不具备18个单糖结构,不能够形成三重复合物,无法通过抗凝血酶III发挥抗IIa因子作用,需通过抗凝血酶III间接以及直接抗Xa[9]而发挥凝血功能,因此,临床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检测监测抗凝效果。

本研究发现抗凝超标组抗Xa因子较抗凝达标组及抗凝未达标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抗Xa因子>(0.96±0.44)IU/mL预示治疗过程中出血风险增加,该组中两名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抗Xa因子值均超过1.0 IU/mL,进一步说明抗Xa因子升高与临床出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出血风险增加时,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减少低分子肝素追加量,严密监测血压、血红蛋白变化,必要时停止治疗,给予积极对症处理。抗凝未达标组抗Xa因子(0.40±0.15)IU/mL,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抗Xa因子<0.4 IU/mL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且该组肌酐下降率较其他两组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抗凝未达标情况下可能影响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可能与滤器及管路血栓形成、治疗时间缩短等有关。抗凝达标组抗Xa因子为(0.62±0.37) IU/mL,提示该数值为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安全且有效范围。

部分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抗Xa因子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10]。本研究中,在单位体重相同的低分子肝素给药剂量情况下,检测到抗Xa因子值有所不同,分析原因:其一,可能与药效学差异有关[11];其二,低分子肝素部分通过肾脏排泄,肌酐清除率与抗Xa因子活性存在线性相关,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抗Xa因子活性明显增加[12],本研究患者均为肌酐清除率<15 mL/min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受到影响。由于LMWH在肾功能不全情况下半衰期延长,出血风险增加,故需减少剂量,而透析治疗可将部分药物清除,具体用量各报道结果不同。因此,在肾功能异常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除根据体重评估给药剂量,仍需尽可能完善凝血监测,以减少因个体差异、体内抗凝血酶III含量不同、肾功能等影响,导致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部分观点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APTT变化不明显,出血风险小,无需进行抗凝检测[13]。而本研究中,同组内治疗1 h APTT与基线值比较,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该低分子肝素为非选择性抑制Xa因子有关。本研究中使用希弗全,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肝素钠及依诺肝素钠,抗Xa活性和抗Ⅱa活性比值为3.6~6.1∶1,除作用于Xa因子与IIa因子外,亦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等其他凝血因子作用,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从而延长APTT值。抗凝超标组1 h APTT较抗凝未达标组有显著升高,且较APTT基础值有显著升高,提示APTT监测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仍具有一定意义;而抗凝达标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APTT监测未能给临床出、凝血风险提供良好参考,三组抗Xa因子结果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抗Xa因子较APTT对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有良好提示。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创新性及临床实用意义,低分子肝素在日间CRRT抗凝治疗过程中,抗Xa因子为(0.62±0.37) IU/mL时,提示治疗安全、有效;抗Xa因子对临床出血事件、血栓形成提示更有效。但该研究仍有不足,需要更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分析,对抗Xa因子进行间断、全程监测。

[1] Ronco C, Levin A, Warnock DG, et al. Improving outcomes from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 Report on an initiative[J]. J Artif Organs, 2007, 30(5): 373-376.

[2] 郭阳,孙岩,于慧颖,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效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2):184-186.

[3] Davenport A. Review article: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as an alternative anticoagulant to unfractionated heparin for routine outpatient haemodialysis treatments [J].Nephrology (Carlton), 2009,14(5):455-461.

[4] 史旭波,胡大一.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室监测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4):517-520.

[5] Tsang DJ, Tuckfield A, Macisaac CM. Audit of safety and quality of the use of enoxaparin for anticoagulation i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 Crit Care Resusc,2011,13(1):24-27.

[6] Europea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Expert Group on Hemodialysis,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Section V. Chronic intermittent haemodi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lotting in the extracorporal system[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63-71.

[7] Cronin RE, Reilly RF.Unfractionated heparin for hemodialysis: still the best option[J]. Semin Dial, 2010,23(5):510-515.

[8] Gritters M, Borgdorff P, Grooteman MP, et al. Platelet activation in clinical haemodialysis: LMWH 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bio-incompatibility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9):2911-2917.

[9] Al Dieri R, Wagenvoord R, van Dedem GW, et al.The inhibi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by heparin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is caused by a common functional motif--the C-domain[J]. J Thromb Haemost,2003,1(5):907-914.

[10] Frydman A.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an overview of their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in humans[J].Haemostasis,1996,26(2):24-38.

[11] Hemker HC, Al Dieri R, Béguin S. Laboratory monitoring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therapy-part II. Monitoring LMWH therapy For the moment a non-question[J]. J Thromb Haemost,2005, 3(3):571-573.

[12] Becker RC, Spencer FA, Gibson M,et al. Influence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nal function on factor Xa inhibi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after enoxaparin administration in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Heart J,2002, 143(5):753-759.

[13] Hirsh J, Warkentin TE, Shaughnessy SG,et al. Heparin an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mechanisms of action, pharmacokinetics, dosing, monitoring, efficacy, and safety[J]. Chest,2001, 119(1):64-94.

猜你喜欢
抗凝血酶滤器肌酐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花粉过滤器
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