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技词汇的翻译策略

2018-07-02 22:35潘睿张娜
科技传播 2018年1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潘睿 张娜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新词不断涌现,航空科技新词当然也不例外。结合相关科技翻译理论以及笔者的工作实践,本文研究了科技词汇构成特点,对科技词汇的翻译标准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 科技新词;翻译标准;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2-0008-02

据《巴恩哈特词典伴侣》杂志统计,?每年进入他们计算机语料库的新词和新义达1?500~1?600个[ 1 ]。科技翻译如何准确的译出这些词语,使这些新词发挥出其文字之外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也备受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一些学者,诸如田传茂等[2]就科技词语的逻辑关系的翻译进行了讨论,彭月华[3]探讨了现代科技新词的构词特点及相应的翻译方法,张文英[4]就科技新词进行了本质的研究。但是,以上这些研究大多针对的是整个科技领域,涵盖医疗、卫生、经济等各个领域,研究内容过于广泛,因此,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的翻译实践,对航空科技词汇的构词特点、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1 航空科技词汇的构成特点

科技英语和普通英语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

1)科技英语较少出现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现象。比如radar(雷达)一词,不管是由哪位译者来翻译,不管是出现在一般的叙事文体还是在科技文体之中,都是“雷达”的意思。这一点也可以认为是科技词汇的专一性和固定性。但是在一般的叙事文体,特别是文学文体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2)科技英语词汇的构词比较长。例如,cannibize(拆用部件或零件,拼修),cantilever(悬臂梁)等,其组成字母较多,单词较长,这种词汇虽然不易拼读也不易识记,但是词义也是较为单一的,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问题。

3)科技英语多源于希腊语或拉丁语。据美国专家统计,在10?000个普通英语词汇中,约有46%的词汇来源于拉丁语,7.2%的来自希腊语。专业性越强的英语词汇,这种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拉丁语和希腊语是创造科技英语词汇的源泉,这也是不为过的。

4)科技英语大量使用缩略语。缩略语固然简单易读,容易记忆,但是由于缩略语常常是固化于某一特定的行业,有时甚至在一些专业的词典中也无法查找,因此,会给译者带来很多的挑战。

2 航空科技词汇翻译原则

许多译者和翻译研究者对于如何翻译航空科技词汇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严复的“信、达、雅”或者钱钟书“化境”理论或许有些不适合科技词汇的翻译。就科技词汇而言,笔者认为要注意“功能对等”,忠实,词义简洁、概念浓缩等原则。

2.1 “功能对等”的原则

功能对等也就是动态对等,是由语言学派大师尤金·奈达提出的。即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追求使目标文本与源文本在形式上完全相同,而是为了使目标读者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的语境意义。”[5]用较为通俗的话来讲,所谓“动态对等”的翻译,其实就是指灵活而非死板的方法,来产生在“语用意义”或“功能”上与原词保持一致的翻译。

2.2 忠实原则

科技词汇对于新概念的意义传递极为重要,词汇译文务必忠实,也就是说,译者必须把原词的内容含义准确而又毫无遗漏的表达出来。比如“beacon? lights”是“信标灯”的意思,就绝对不能译成“塔灯”。

2.3 词义简洁、概念浓缩的原则

前面提到,科技词汇往往较长,因此,也比较容易翻译成较长的中文词汇。但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简洁词义、浓缩概念的原则,不然在翻译文体中就会出现词汇冗长、行文拖沓的文风,这就有悖于整个科技文体的文风,而且极易引起读者反感并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3 航空科技新词的翻译策略

Gutt[6]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兩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特殊形式的交际,也遵循着交际的一般规则。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译者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按照这种翻译理论,?科技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只不过科技翻译的译文读者更为专业,而且科技翻译的目的更为具体——主要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进而引领科技创新。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情况,努力追求译文读者的最大接受度,从而成功的实现科技信息的传递。

目前,科技词汇的汉译目前主要有“直译”“意译”“音译”“零翻译”以及“混译法”等5种翻译方法。

3.1 直译

直译是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在不违背译文语言逻辑并不造成错误理解的前提下,直译基本上能保留原文的内容和意义形象。

在直译中,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再次是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例如“anti-”具有“反、防”的意思,“de-”具有“除去、取消、排去”的意思,因此,“anti-aircraft”可翻译为“防空”,“defueling”可译为“排放燃油”。实践证明,?大多数科技词汇都可以直译。

3.2 意译

有些学者认为直译有些接近“硬译”,译文内容有些佶屈聱牙,而且,有时直译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内涵和外延,这时译者就可以考虑采用意译的方法。

比如,有些航空科技术语携带所属行业独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这类词汇就不能直译。例如,“yolk”的本意是“蛋黄”的意思,但是在模拟器中,“yolk”指的是“驾驶盘”。再如“captain”和“first?officer”,若直译,则是“船长”和“第一指令官”,但实际应翻译为“主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即译者要在忠实于内容(即英语科技词汇的释义)的基础上,进行不拘于形式的翻译,以保证源语与译文的对等,保证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信息传递。

3.3 音译

音译就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文词汇翻译过来,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具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这种方式简单迅捷,适合在翻译一些概念较新的词汇时使用。对于一些文化上难以对等的词汇,也可以采用音译的形式。音译方面的科技词汇翻译实例也比较多,比如说,Reynolds?number(雷诺数),Mach?number(马赫数)等。但是,在音译过程中,不应出现生搬硬套、毫无意义的汉字组合,致使读者连中文都无法理解。科技以人为本,在科技翻译的过程中,当然也应该时刻考虑读者的感受,在以读者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音译。

3.4 零翻译

“零翻译”也就是“不译”。译者有意保留原文形式,不对原文词汇进行任何的翻译处理,使读者产生一种“所见即所得”的信息传递效果。

目前,零翻译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一方面,这是由于全球化使淡化了行业的界限,使得很多新词变成世界通用的概念;另一方面,科技词汇自身构词特点中也较多使用缩略语,依照简洁的翻译标准,对这类词汇即可使用“零翻译”。例如,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FBY(电传)等。

再者,这些词汇往往是某个专业机构的名称或系统名称。专业技术人员也对其熟知,“零翻译”会使整个译文行文更为简洁、紧凑。但是对于一些非常新的词语,还是应该在保留英文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如Constellation?program(星座计划),这其实是NASA的一个太空探索计划,可以在译文中用括号补出词汇背景,避免读者因此造成的不理解。

3.5 混译法

以上这些方法,译者都会在平常的翻译实践中有所使用。但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是“混译法”(blending)。这是因为,单独的“直译”“意译”“音译”或“零翻译”并不够完美的实现源语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而“混译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有时,音译译文不能够十分明确地表达新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用“音译为主、兼顾意义”的方法进行翻译,进行音译和意译的结合,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中文的翻译效果。有时,一些新词的含义过于前沿和陌生,使用“零翻译”会使读者不知所云。这时,可以在“零翻译”的基础上,对新词所涉及的概念、背景以补充注释的模式加以说明,从而消除词汇上的模糊,达到更好的科技信息传递。

4 结论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进度,科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也必将随之持续扩展。没有科技词汇,科技知识难以传递,科技创新难以开展。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在着手翻译之前,系统了解专业知识,熟悉科技语境,根据科技词汇的自身特点,遵照科技翻譯的标准,灵活的运用“直译”“意译”“音译”“零翻译”和“混译法”这5种翻译方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也只有这样,译者才能越过词汇带来的种种挑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挑战于无形,提供优质的科技翻译译文,从而助力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田传茂,许明武.试析科技英语中的隐性逻辑关系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2000(4):56-61.

[3]彭月华.现代科技新词特点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5):60-62.

[4]张文英.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9(8):1-4.

[5]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Lerden,the Netherlands:Brill Academic Pub,1964.

[6]Gutt,Erne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Blackwell,2004.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