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2018-07-02 08:27吴学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疗效

吴学萍

【摘 要】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眼科接诊的10例泪小管断裂病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病患患眼注入红霉素眼膏,通过手术显微镜查找断端并作泪小管吻合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术后随访跟踪3个月,总体疗效为80%,痊愈6例(60%),好转2例(20%);所有病患均未发生感染现象,未发生眼睑内外翻和变形现象。结论:对泪小管断裂病患患眼应用红霉素眼膏并于显微镜查找断端实行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病患患眼愈合情况,具备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1

泪器受损多同眼睑外伤相关,当中泪道是比较容易受伤的。由于泪小管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当发生眼睑内眦部外伤时多伴有泪小管断裂伤,而下泪小管断裂机率高于上泪小管。导致泪小管受损往往是因部钝挫伤和锐器切割等而致[1]。当发生泪小管断裂后若不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对病患的泪液排出造成影响,进而出现溢泪、眼睑和眼部不适等现象。目前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在显微镜下作吻合手术为主,此方法能让解剖学和生理功能得到较好的修复,可有效的让泪道功能恢复。而手术治疗时如何准确找到鼻侧断端非常重要,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院此次特对45例泪小管断裂病患通过注入红霉素眼膏再应用手术显微镜查找断端并作泪小管吻合术,旨为更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眼科接诊的45例泪小管断裂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8至66岁,平均(33.8±11.6)岁;交通意外伤4例,撞伤3例,钝器伤2例,鞭炮伤1例;左眼泪小管断裂4例,右眼泪小管断裂6例;断裂处距泪点3至9mm,平均(4.31±0.63)mm;伤后1d内就医病患7例,2至3d病患3例,当中3例于来院前作了单纯裂伤缝合,因未寻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故未作泪小管吻合,1例已作吻合术,可吻合口已裂开。全部入选病患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眼睑裂伤,少数病患身体软组织和颜面部受损。已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和精神疾病等病患,受伤超出7d且眼睑损伤已变形愈合病患。

1.2 方法

对全部病患术眼行常规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并将异物和淤血清除,创面用以氧水消毒,铺无菌内。对筛前和眶下应用2%利多卡因2至5ml作神经阻滞麻醉,儿童采取氯胺酮麻醉。对下泪小管断裂病患从上泪点注入红霉素眼膏,上泪小管断裂病患从下泪点注入红霉素眼膏。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创面,应用手术显微镜查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对已作缝合的病患,先拆除之前缝线),当发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处有溢出红霉素眼膏可确定为断裂处,此时可见泪小管断端为喇叭花状或粉红色环状,其黏膜层的光滑度明显不如周边组织。确定断端后将腰麻管套入6号探针,由泪点进入从泪小管颞侧断端处穿出,再进入泪小管鼻侧断端抵住骨壁后从下进入泪囊,随后去除探针,将腰麻管留于泪道,并向其注水,以判断腰麻管是否在泪道。最后对泪小管黏膜层进行3针吻合,并间断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妥善的将腰麻管固定在眼睑处。术后均给予病患抗生素眼药水,按照病患具体情况适应给予抗生素或相应的对症治疗,嘱病患安时复诊,按照伤口恢复情况4至6周摘管。

1.3 疗效判定

痊愈:病患完全无溢泪症状,冲洗时无阻力,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泪道冲洗有一定的阻力,但冲洗通畅,少量从原泪点反流,有轻度溢泪;无效:泪道冲洗受阻从原泪点反流,泪道不通畅[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過术后随访跟踪3个月,总体疗效为80%,痊愈6例(60%),好转2例(20%);当中1例患儿术后7d时无意将腰麻管摘除,导致手术失败,另1例摘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但后期复诊时冲洗不通。

2.2 所有病患均未发生感染现象,未发生眼睑内外翻和变形现象。有2例病患在术后12d发生硬膜外管下睑皮肤固定缝线脱落,经局麻下作再次固定,确保了硬膜外管的牢固性。

3 讨论

在临床眼科治疗中因眼外伤而致的泪小管断裂比较常见,当中下泪小管断裂占比较大,并合并程度不一的眼睑裂伤。目前泪小管吻合术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手术治疗中确定泪小管鼻侧断端位置对手术成败具有重要意义[3]。因为泪小管管腔很细,而鼻侧断端又通常陷于组织内,从而肉眼很难发现。断端口大部分在泪阜区附近,无需在较深的组织中查找,避免深部组织发生医源性损伤[4]。当从显微镜下发现喇叭花状、粉红色环状组织,并且中间能见光滑黏膜组织时,可经冲洗针头给管中注水,并确认病患是否有水流至咽部,以此判断是否是泪小管的断端。选取麻醉用硬膜外管作泪管支撑,此管粗细硬度都较为适当,并且柔韧度与泪道的弯曲度相符,长时间放置于体内不会发生毒性和刺激作用,光滑的管壁也利于断端的吻合,不会粘连在管壁中[5]。在手术中不仅要有效对断端进行吻合,还需注重四周组织的缝合,因此我院此次研究中采取了对四周组织分层缝合的方法,缝合后确保上下泪点相对,保证缝合到位。再有手术中对硬膜外管的固定也是确保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此次使用固定硬膜外管在眼睑皮肤和皮下组织3针的方法,在固定时每针都经硬膜外管内穿过,确保了硬膜外管的牢固性,防止了因管的移位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或裂开的情况[6]。此次研究中有2例病患在术后12d发生硬膜外管下睑皮肤固定缝线脱落,通过及时的在局麻下作再次固定后维持了硬膜外管的牢固性。在术后4至6周摘管时,病患泪小管断端愈合情况和泪管内壁光滑度均良好,摘管后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通过术后随访跟踪3个月,总体疗效为80%(8例),有1例患儿术后7d时无意将腰麻管摘除,导致手术失败,1例摘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但后期复诊时冲洗不通。从此结果表明,在泪小管断裂病患的治疗中通过对其患眼注入红霉素眼膏并在显微镜查找断端实行泪小管吻合术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泪小管断裂病患患眼应用红霉素眼膏并于显微镜查找断端实行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病患患眼愈合情况,具备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具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赵龙君,李志刚.影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效果的相关因素[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8):582-585.

陈风月,王钰清.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不同置管方式的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3):212-215.

王学红,邹海英,王益民等.硬膜外导管双路置管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体会[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4):314-316.

毕娟,卢建群.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置入不同泪道支撑物术后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6,37(12):1359-1361.

唐浩,沈兰珂,唐成斌等.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手术技巧及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4):421-423.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