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崆峒区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18-07-04 06:24
甘肃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中共崆峒区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起到农业多元经营、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因此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

一、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乡村旅游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四大作用”。

一是发挥在乡村文化振兴上的引领作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乡村旅游要担负起保护和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让人们在乡村旅游中体验乡村文化魅力,让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新生命。

二是发挥在生产生态生活上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事实证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真正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效果。

三是发挥在精准扶贫上的推进作用。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很多贫困乡村正是由于开发不足而保留了发展乡村的旅游的“后发优势”,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把在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四是发挥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主导作用。今天,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而乡村旅游是改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诗意田园,又能使农民从中受益,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二、崆峒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崆峒区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丰厚,尤其以国家首批5A级景区和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久负盛名,打造的“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养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人数21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15.03%。目前,已基本建成特色旅游示范镇1个、旅游专业村2个、标准化农家乐67户。崆峒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西沟村等22个村被列为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具规模。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这是建设旅游强区的比较优势,也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但同时,崆峒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形态单一,旅游附加值不高。崆峒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仍以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垂钓等乡村旅游初级产品为主,与陇东农耕文化、崆峒养生文化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还比较少,产品层次也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供求错位现象比较突出,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联动发展模式还未形成。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还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崆峒区财力有限,在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力不存心,致使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很多村社道路还未硬化到位,路灯、给排水设备、垃圾与污水综合处理设备、停车场等综合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农村市场管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包装及宣传滞后。传统型“农家乐”在崆峒区乡村旅游中占主流,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餐饮、娱乐、民宿呈现分布散、规模小、环境差等问题。与此同时,崆峒区乡村旅游在规划设计、产品包装、营销策划上和崆峒山景区旅游、周边市州乡村旅游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旅游富民的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崆峒区目前发展起来的农家乐、采摘、垂钓等发展大户大部分是外来企业和当地少数致富能手,在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影响有限,旅游富民的效果还不明显。

三、几点思考

一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崆峒区要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立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用经营农业的思路来发展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要把崆峒区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崆峒山大景区的规划、建设和营销中,引导游客“游崆峒山、体验崆峒民俗、吃崆峒养生餐”的深度体验游。

要强化精品意识,注重崆峒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深入挖掘区内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的特点,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培育“北部塬区、中部川区、南部山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实现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二是要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崆峒区作为国家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任务还很重,比如崆峒山所在的崆峒镇的几个贫困村基本都在核心景区周围,因此要把实施旅游富民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结合起来,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富民的有力抓手,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乡土民俗风情、乡村自然风光和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企业,健全完善“公司+集体+农户”的运营机制,形成“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合作扶贫模式,推进乡村变景区、农家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增强旅游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三是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纵观旅游业发展较快地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都比较好。大力完善服务设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标准,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行动,提高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的网络化、便捷化、通达化程度,积极改善游客接待、停车、如厕、环卫、通信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推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舒适性和休闲性,引领乡村旅游的诗意栖居、归园田居。

四是着力打造“周末乡村游”产品。在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大众旅游高速发展的当下,乡村以其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其中,周末乡村旅游休闲已经常态化。要大力开发“城里人游农村”“周边人游崆峒”的市场和产品,打造一批农业观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休闲避暑、采摘垂钓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区,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错峰休假制度,围绕赏乡村自然美景、尝乡村农家美食、住乡村优雅民宿、品乡村独特风味,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度周末,使游客品味最纯真的乡愁、感受最实在的传统、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