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女神”的惊世表演
——蓝月亮、红月亮、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合体

2018-07-04 09:47○罔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月食蓝月亮月球

○罔 如

2018年1月31日,天空成为全球最瞩目的“舞台”,数以亿万的人们再次被“月亮女神”的倩影深深吸引。人们抬头遥望明月,细致观察、记录下它的“一颦一笑”。无形的网络世界里,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也统统被壮观的月全食照片所淹没。在那晚,人们见证了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时刻——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

本次“月亮女神”的惊世表演主要有四大看点:第一,超级月食。本次满月时,月亮刚刚经过近地点,因此月亮面积看上去比平时大接近30%。第二,月食时间和观测位置优秀。月食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月食多发生在不宜观测的后半夜,或者位置过高过低。本次月全食发生时,位置大概在天空30度,观测条件极佳,是近些年最适合观测的月全食。第三,“红月亮”出现。本次“蓝月”月全食会遇到“红月亮”,并且在我国除少数西部地区都能观测到清晰的半影月食;第四,意义非凡。月全食虽然不像日全食那样60年一遇,但是这一次月全食是同一月份中第二次满月,即“蓝月亮”,本身机会就少,又是超级月亮的月全食,因此意义非凡。

天狗吞月

月全食在我们民间又被称为“天狗吃月亮”,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受限于当时观测天文的技术手段落后。其实月全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如此澄澈透亮是因为挡在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月食的出现是因为月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月球刚好运动到地球的阴影部分,被地球遮挡住光线来源——太阳,就出现了月亮逐渐变成缺月,再隐没的销蚀过程。

一次月全食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重要时间点,1月31日发生的月全食的概况如下:

半影食始:18点51分15秒,月亮开始进入地球阴影中,月亮开始出现明暗变化,红月亮开始逐渐显现。

初亏:19点48分27秒,月偏食正式开始,月亮的缺口从月亮东面开始。

食既:20点51分47秒,月亮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这时标志着月全食真正开始了。这一次恰逢月亮近地点,我们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月食过程。月亮刚进入本影时,依然能看到月亮的轮廓,而且泛出古铜色的光芒。从食既20时51分到生光22时08分这一时段,也是最精彩、最著名的“红月亮”时段。

食甚:21点29分51秒,完整月全食出现,月亮到达最靠近地球本影中心的位置,也就是月亮最暗淡无光的时刻,是当晚最黑暗的时刻。

生光:22点07分51秒,月全食阶段结束,月亮开始离开地球本影,重现光芒,此时我们依然观测到红色的月亮。

复圆:23点11分11秒,月偏食结束,恢复满月。但是半影月食依然存在,虽然是满月,月亮依然笼罩在红色的阴影中。

半影食终:2月1日0点08分29秒,月亮真正摆脱地球阴影,月食正式结束。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满月发生时月亮离地球越近,人们看到的满月也就越大。

很多主流天文学家并不赞同“超级月亮”这类称谓,因为从科学定义而言,叫做近地点满月更为准确。当满月从地平线升起时,我们看到的月亮似乎比它升到天顶时更大、更明亮。这时的近地点月大概比远地点月变大14%,变亮30%左右(取决于气象条件)。但这种大小、亮度的变化,人的肉眼是不太容易觉察出来的。

超级月亮其实并不罕见,每年均会出现4次~6次。“蓝月亮”也并不稀有,但如果“蓝月亮”是一颗“超级月亮”,又同时发生月全食,那就是十分罕见的天象。“超级月亮”和月全食叠加出现,在20世纪的百年中仅出现过5次,上一次发生这种现象可追溯到1866年3月31日。

红月亮

“红月亮”并不是本身变红了或是发红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只有当月亮完全被地球本影挡住的时候才能呈现出红色,俗称“红月亮”或“血月”。

当月全食发生的时候,地球移动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这时候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亮上,因为有一些阳光可以通过地球的大气层折射或散射投到月亮上,所以月亮在月食期间,也不是全黑的,还是有一部分光线落到月亮上。因为光比较弱,而红光波长比较长,受到地球大气的影响较小,折射散射的光大部分都是红光,它可以被大气折射到地影中的月亮上,从而呈现出一个红月亮,这种发红光的现象出现在全食的期间。

不过,每次月全食的颜色不一定相同,不一定都是红色,也可能发黄、古铜色、甚至是灰色,根据全食期间的变暗程度不同,颜色也不太一样。

蓝月亮

很多人在观看当晚的月全食后表示遗憾,为什么没有看到蓝色的月亮呢?其实“蓝月亮”并不是因颜色而得名,而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由英语“blue moon”直译而来,意为“罕见的事情”。在天文学中,简单来说,“蓝月亮”就是指一个月中出现的第二次满月,因相对罕见而被叫做“蓝月亮”。

月亮运行周期是29.53天,因此每隔29.5天出现一次满月,公历历法中每个月的时间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这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导致一个月可能出现两次满月。平均来说,每两年到三年之间会出现一次“蓝月亮”,在新年夜出现“蓝月亮”的几率非常少,大约每隔19年出现一次。“蓝月亮”再恰逢月全食,就是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

民间传说,“蓝月亮”预兆灾难。专家则认为“蓝月亮”现象是天体运行自然规律所致,把自然灾害与“蓝月亮”联系在一起没有科学依据。根据历史记载,的确曾出现过真正蓝色的月亮,且往往伴有灾难发生。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飘到地球大气层高处,当夜人们看到的月亮就变成了蓝色。其实就是因为森林大火、火山爆发等灾害,产生的烟雾和尘埃颗粒在地球大气层中集结,对光的折射间接造成蓝色月亮。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唯一卫星,它对地球有作用力,自然对地球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受到这样的引力作用,地球会发生火山喷发、海啸、飓风、暴雨暴雪等自然现象。月食不仅是壮观的天文现象,更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与生物,也会使人体发生变化。那轮超级蓝月无与伦比,想必在人们注目与赞叹时,它也悄悄影响着地球吧。

猜你喜欢
月食蓝月亮月球
到月球上“飙车”
天狗食月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奥为蓝月亮酒吧
日食和月食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半影月食
一张图看懂“蓝月亮”事件来龙去脉
Once in a Blu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