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浙江国际赛车场工程设计创新与应用

2018-07-04 02:44
智能城市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赛车场垫层赛车

顾 旻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赛车是世界范围内一项影响较大的体育运动。汽车运动的激烈、惊险、浪漫、刺激,不仅使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痴迷,而且还使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已在国内落地生根。汽车运动的直接效应体现在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驾驶培训等领域,间接效应体现在因赛事而产生的媒体直播、旅游等。

绍兴天马集团为提升自身业务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丰富人民业余生活,特委托我院设计浙江国际赛车场。

1 概述

拟建“浙江国际赛车场”地位于绍兴县柯岩街道金星村、州山村104国道南复线以北、柯岩大道以西,东距绍兴市13km、宁波106km,西距杭州50km,北至上海185km。沪杭甬铁路、高速公路、104国道横穿绍兴县境内,交通区位甚为优越。项目占地约28万km2。项目计划总投资15.37亿元。

设计内容包含一条全长3.2km符合FIA 2级的赛车道、一条全长814m符合CIK标准的卡丁车赛道;维修中心与迎宾中心、主看台、卡丁车接待中心、汽车俱乐部、汽车展厅和汽车市场、办公楼、FIA 医疗中心、加油站等。该项目建成后适合举办国内和国际赛车赛事,以及对公众开放汽车与摩托车驾驶体验活动,致力于为中国赛车运动提供一个新的多用途使用场所,同时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提升绍兴旅游知名度。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理念

赛车场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理念:① 指标合理,满足赛车需求;② 布局紧凑,提升土地效益;③ 功能分区,方便运营管理;④ 因地制宜,最低影响开发。

2.2 整体布局

整个场区分成3个功能区,第一个是F1赛道区,第二个是配套设施区,毗邻出入口。第三个是卡丁车赛道。F1主赛道环绕山体,依地势前行,杜绝大填大挖,实现场地自然生态的低影响开发。主赛道东南侧为配套设施区。主看台正对主赛道直线段,一层为赛车准备间(车库);主看台东侧建有五星级酒店供游客休息、娱乐。场地西北侧利用小块场地建设卡丁车赛道,为游客带来亲身速度体验。山顶规划高级度假休闲别墅群,提供私人高端服务。

2.3 平、纵线形设计

2.3.1 总体设计

为实现赛车激烈、刺激、高速的目的,平纵线形多弯道、小半径、大纵坡、路面连续起伏。主赛道全长3.20km,分为2个独立运行的东、西赛道。赛道以独特的逆时针设计,拥有16个速度和半径各异的弯角设计(包括7个右弯和9个左弯),最大半径179.46m,最小半径20m;回转弯度大,最大转弯度为166°,最小回转弯度为18°。

东赛道与赛车中心及酒店相连,全长1.54km,面对主看台和贵宾包厢,使用主维修区、车库和围场。东赛道夜间时段也可开放。东赛道最大纵坡7.4%,超高1.5%。转弯半径15~47m。

西赛道长1.61km,由主赛道的7号至15号弯组成。与东赛道相比,西赛道的驾驶体验更为个性化的驾驶体验,适合追求车辆操控性和动力的车手。西赛道最大纵坡8%,超高10%。转弯半径15~202m。

2.3.2 弯道、直道设计

弯道设计是赛车场设计的核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展现赛车的高速度、高性能以及赛车手的高超驾驶技术。主要弯道设计如下:

① T1弯道前车速可达260km/h,至T1弯道(R25)处需紧急制动,体现赛车的制动性能。

② T2(R20)~T13(R22)利用山势,设计成技术性的山路赛道。使整个赛道同时拥有城市赛道和山路赛道,体现赛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增加赛车观赏性。

③ T6弯道(R30)是整条赛道的最低点,设计标高仅5.5m。随后考验赛车的上坡加速性能。

④ T8(R42)弯道是一条长长的左向弯道,全程弧度超过200°。赛车手需要在这个弯道抵抗较大的离心力,这对赛车手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此处也是重要的超车点。

⑤ T10(R35)弯道入口处的顶端是赛道最高点,设计标高24m。T10后赛车将进入连续下坡弯道。

⑥ T12弯道(R25)是赛道最陡的下坡段,坡度最大值达到了8%。在进入T13弯道时需要采取紧急制动。弯道超高为5%,该设计能帮助车手增加车辆的抓地力,获得更多超车机会。

直道是体现赛车加速、减速性能的场所,直道设计需要考虑赛车在不同纵坡下的最短加速、减速距离。同时为提升赛车的观赏性和检修车道的并入加速需求,主看台前通常设置直线段。T14弯道至T1弯道是整条赛道速度最快的赛段,利用T14下坡段加速,赛车可达到每小时260km/h最高车速。

2.4 路基设计

2.4.1 软基处理

项目场地4层以上各层均属于松土,为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软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

赛道工程对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对沉降量要求严格。传统的公路路基处理方案(如超载预压、换土垫层、水泥搅拌桩、挤密碎石(砂)桩、挤密石灰(或二灰)桩、轻质路堤等)或工期较长,或不经济合理。软弱路基采用钢筋砼桩柱框架板处理,地基刚度和强度基本与岩石一致。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状况,将混凝土的底板设置成上拱型,增大荷载在底板上的受力面积达4.3% 以上,同时增加了底板表面的倾斜度,利于路基层间的排水。

路床0~20/60cm在板上施工,其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液限>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本工程路基均应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其压实度≥96%,CBR≥8%。回弹模量60MPa。

通过有限元计算,装板结构区域内桩顶最大位移为0.9mm。软基与石质路基交接处,最大位移沉降量为0.59mm。目前本项目已投入使用1年,路面使用效果很好,无沉降问题。

2.4.2 高边坡处理

对于高度大于6m,放坡坡度不缓于1∶1的高填路堤边坡,采用特种有纺土工布按0.6m逐层铺设并在坡面处反包的形式对边坡进行加筋处理,以防止边坡失稳而坍塌;坡面通过加挂植被网的形式,以满足景观要求。

2.5 路面设计

为保障路面平整度以及降低施工难度,采用沥青路面。根据土基情况,选择不同的路面结构。

2.5.1 主赛道路面结构设计

3cm AC-10C(聚合物改性);5cm AC-20C;7cm AC-25C。

透层油:29cm级配碎石(分两层摊铺,15cm+14cm);20~60cm坦萨垫层(软土地段)。

总厚度:44cm(岩石地基段)/64~104cm(软土地基段);2.5.2 沥青缓冲区路面结构设计

3cm AC-10C(聚合物改性);5cm AC-20C;7cm AC-25C。

透层油:29cm 级配碎石 (分两层摊铺);60cm 坦萨垫层(软土地段)。

总厚度:44cm(岩石地基段)/104cm(软土地基段)。

2.5.2 坦萨垫层设计

针对软土地基,本项目创新采用坦萨垫层,加强垫层抗变形能力。与传统格栅相比,坦萨土工格栅在垫层、底基层和其他粒料层的突出性能有如下优势。

① 改变了格栅节点间的受力方式。菱形孔眼,加入竖向筋将菱形均匀分割成最小单元的三角形。格栅节点处三个方向上均能产生作用力。

② 增强了土体侧向位移的约束力。菱形网眼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加筋承载面的嵌锁、咬合作用,使粒料层更易于压实,有效的约束了土体的侧向位移,增强了地基稳固性能。

(1) 设计方案。坦萨垫层有级配碎石和土工格栅组成,土工格栅每300mm铺设一层,坦萨垫层总厚度以路面结构设计图为准(下图以600mm厚为例)。

图1 坦萨垫层

(2) 材料要求。建筑材料为级配良好的粒状材料(即级配碎石),其最大粒径为50mm。具体级配要求如表1。

表1 坦萨垫层级配

(3) 压实要求。需满足表2所示压实要求。

表2 坦萨垫层压实度

2.6 附属设计

为保障赛道的安全和功能需求,本项目采用整体式水沟、特殊碎片挡网和路缘石。

2.6.1 排水设计

排水方式采用滤水暗管和新型的ACO排水系统,在刹车和加速区域的赛道要避免铺设排水管,优化排水设施位置,采用不同材料的滤水材料。

2.6.2 碎片挡网设计

通过赛道的碎片挡网立柱形式和功能研究,决定将本赛车场立柱采用“勺”型,拦截碎片面积增大约16%,最大程度降低碎片越过挡网顶部飞出赛道区域的概率,从而有效地保护挡网之外的人员安全。

2.6.3 路缘石设计

为保证赛车的安全,对赛道的路缘石要进行优化。路缘石安装采用现浇和预制交替进行,顺赛车行驶方向按脊背高低排列,其外型的棱角和安装高度要进行优化,严格控制路缘石缝隙间距,确保赛车的安全。具体控制标准为:赛道路缘石不得高于路面10cm,曲线段缝宽不超过3mm。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赛车场的设计理念,并基于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创新性的处理方案和基层加强手段。通过设计人员不断追求和创新,改进了赛车场的安全设施设计。

(1)钢筋砼桩柱框架板和坦萨垫层对于处理软基、控制不均匀沉降有非常好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对路基沉降有极高要求的项目。

(2)ACO水沟方案与特殊路缘石的结合运用是赛车场设计的重要内容。

(3)赛车场宜采用“勺”型碎片挡网。

猜你喜欢
赛车场垫层赛车
基于泡沫混凝土在地面轻质垫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粉喷桩复合地基大刚度垫层特性研究
恐龙和赛车
云上赛车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春季赛车会
赛车嘟嘟
合作背后的故事
重庆将建国际赛车场
遥控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