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2018-07-04 06:02张秀华孙桂华
军事护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病死率通气

张秀华,孙桂华

(1.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透室,四川 江油 621701; 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ICU,四川 绵阳 621000)

ICU 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 是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实质是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导致的肌无力[1-2],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弱和肌萎缩等[3-5]。临床观察发现,短期ICU-AW会导致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等[1]。国外学者[6]对ICU-AW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了调查,发现患者的身体机能不能完全恢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增加了社会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ICU-AW[7],因此,对于ICU-AW的预防就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ICU-AW 对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远期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分析ICU-AW的临床危险因素,以期为进一步认识和防治ICU-AW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并符合条件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入住ICU,年龄≥18岁;(2)机械通气≥2d;(3)出ICU后转到普通病房治疗。排除标准:(1)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神经肌肉疾病如Guillain-Barré综合征入院者;(2)无法进行徒手肌力测试如谵妄、昏迷、具有语言障碍等患者;(3)既往有神经肌肉疾病或卒中后遗症者。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23例,年龄19~86岁,平均(59.41±18.339)岁。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临床特征 患者纳入研究后,记录一般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入住ICU病因类型(内科、外科;感染、非感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等。

1.2.2 ICU-AW的临床评估和分组 基于肌肉无力的表现,ICU-AW的诊断主要依靠医学研究理事会(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评分[8]。MRC评分包括6 个部位(肩部收展、肘部屈伸、腕部屈伸、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屈伸)的肌力分级(0~5级),左右侧均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60 分,0分为四肢瘫痪,60 分为肌力正常,<48 分可诊断为ICU-AW。将276例符合纳入标准入住的ICU患者,于入住时进行评估,其中:122例存在ICU-AW(ICU-AW组),154例无ICU-AW(非ICU-AW组)。

1.2.3 近远期死亡状况 近期死亡包括ICU期间和转至普通病房期间的死亡;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住院及门诊等随访6个月,记录远期死亡情况。

1.2.4 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评估 对于出院后6个月仍生存的患者,邀请其门诊复查,并应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对其进行PF评估。如果患者未能按时复查,则联系患者至其家中进行PF评估。SF-36健康调查量表是全球应用非常广泛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PF领域是其评价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8个方面之一,通过日常活动是否受限反映机体的健康状态,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健康状况越好[9]。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的年龄较大,APACHE Ⅱ评分较高,感染性疾病较多,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亦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ICU-AW组和非ICU-AW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者近远期死亡情况 ICU-AW组ICU内死亡27例,普通病房死亡9例,近期病死率为29.51%(36/122);非ICU-AW组ICU内死亡14例,普通病房死亡5例,近期病死率为12.34%(19/154)。两组近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P=0.001)。ICU-AW组出院后6个月死亡8例,远期病死率为9.30%(8/86),非ICU-AW组出院后6个月死亡8例,远期病死率为5.93%(8/135),两组远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远期生理功能评分情况 出院后6个月,ICU-AW组、非ICU-AW组分别有76例、124例进入生理功能评分。ICU-AW组PF总体评分低于非ICU-AW组[(56.13 ± 22.57)分vs(69.49±24.36)分,t=4.338,P=0.001],各维度得分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F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ICU-AW患者的病死率增高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ICU-AW组近期病死率显著高于非ICU-AW组。Goele Vanpee等[10]报道,ICU-AW患者ICU和院内的总病死率为31%,高于非ICU-AW患者的6%;Sharshar等[11]也有相似的报道。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ICU-AW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的原因除了可能与ICU-AW组病情更重有关之外,也可能与ICU-AW本身有关。ICU-AW的本质是一种神经肌肉性疾病,研究[12]发现,常伴随于ICU-AW出现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继发免疫功能障碍,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在一般患者和危重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可增加病死率[13]。另外,在一项前瞻性的研究[14]中发现,老年人骨骼肌快速丢失,是预测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因素,这也可能是ICU-AW组近期病死率增高的原因。本研究为降低ICU患者的病死率提供了新的角度,如通过肠外营养改善营养状态阻止ICU-AW的发生,将有助于改善ICU患者的近期预后。但本研究中,ICU-AW组和非ICU-AW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3.2 ICU-AW对患者长期生理功能的影响 尽管ICU-AW组和非ICU-AW之间的远期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是并不意味着ICU-AW对重症患者无远期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出院6个月后,ICU-AW组和非ICU-AW之间的PF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既往研究[15]表明,ICU-AW患者的肌肉和/或神经既有功能状态的改变,又有结构上的改变。兴奋性降低导致的肌肉和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16];然而,结构性损伤可能导致长期症状。此外,神经因素参与的ICU-AW要比单纯肌肉因素参与的ICU-AW有更严重的结局,并且康复速度更慢,且ICU-AW组长期的生理功能下降可能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本研究提示,ICU-AW会影响ICU幸存者长期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的康复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PF,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3.3 ICU-AW发病机制分析 本研究表明,ICU-AW与年龄、APACHE Ⅱ评分、感染性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等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出现丢失,即出现所谓的肌肉衰减综合征,这可能是年龄影响ICU-AW发病的机制之一[17]。感染导致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后者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性物质易于通过产生神经病变[7]。APACHE Ⅱ评分高、机械通气时间长提示病情严重,并且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影响活动,患者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均容易导致ICU-AW的发生[3,18]。ICU-AW组更长的ICU入住时间可能与病情更为严重以及ICU-AW导致脱机困难形成的恶性循环有关。所以,在ICU的日常医疗服务中制定系统的预防ICU-AW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机械通气时间,并在患者生理功能稳定后,适时进行早期活动,适度控制血糖,以有效降低神经肌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娜,张兵.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127-129.

[2] Semmler A,Okulla T,Kaiser M,et al.Long-term neuromuscular sequelae of critical illness [J].J Neurol,2013,260(1):151-157.

[3] 吴海珍,周洁.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11(2):57-59.

[4] Herridge M S,Tansey C M,Matte A,et al.Functional disability 5 years afte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N Engl J Med,2011,364(14):1293-1304.

[5] 张成帅,王丽,贾明华,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4):46-48,70.

[6] Wise M P, Hart N.Functional disability 5 years after ARDS[J].N Enql J Med.2011,365(3):275.

[7] 泰英智.关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J].中国危重并急救医学,2011,23(4):193-194.

[8] Hermans G,Clerckx B,Vanhullebusch T,et al.Interobserver agree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um-score and handgrip strength in the nitensive care unit[J].Muscle Nerve,2012,45(1):18-25.

[9] John P,Barile W,Gloria K,et al.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for two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in older adults:The SF-36 and the CDC healthy days items[J].Disabil Health J,2016,4(10):227-230.

[10]Goele V,Greet H,Johan S,et al.Assessment of limb muscle streng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2014 ,21(3):1145-1148.

[11]Sharshar T,Bastuji-Garin S,Stevens R D,et al.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paresis at time of awakening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ospital mortality[J].Crit Care Med,2009,37(12):3047-3053.

[12]张舟匀,张其霞,戴震宇,等.血乳酸水平应用于ICU衰弱的早期预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22(1):56-57.

[13]吴红梅,杜焕民,宋崑,等.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防治策略[J].医学综述,2015,21(10):1843-1846.

[14]张莹,米元元.早期康复干预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中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14(8):244-247.

[15]聂娟.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2(1):12-15.

[16]Koch S,Wollersheim T,Bierbrauer J,et al.Long-term recovery in 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 is complete,contrary to polyneuropathy[J].Muscle Nerve,2014,50(3):431-436.

[17]谢云,王瑞兰.ICU获得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5,8(1):92-94.

[18]张红英,杨茂琼,罗艳芳.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2016,16(96):24-27.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病死率通气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不通气的鼻孔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苦荞抗性淀粉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