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生成的化学学本课堂探究

2018-07-04 02:09钱青林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本氦气化学

钱青林

所谓“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就是构建符合初中教情和学情、彰显办学特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以校内名师讲堂为主阵地,以“名师讲座”和“名师示范课”两种方式呈现,逐步矫正沉闷、低效的讲授式课堂,诠释“学本课堂”的精神内涵.“学本课堂”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设定原则、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主话题等,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互动生成”和“学本课堂”的内涵,并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多向互动

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等多向互动.回顾以往课堂教学发现,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低效、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反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就要转换师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多向互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稀有气体”时,为了让学生对稀有气体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将“氦气”通俗易懂地解释出来,并联系实际生活举出例子.一方面,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并对课堂学习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论证“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氦气”这种稀有气体的性质,联系时下流行的“吸气球变声”实验,并邀请学生亲自尝试.在吸入气球中的氦气后,学生发现自己的声音明显发生变化,且不受自己控制.这种趣味性体验,使学生对探究其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巧妙导入化学原理,即氦气密度与平时吸入的氧气、二氧化碳密度不同,介质不同的密度引起了声带发声的变化.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得出实验原理,不仅对实验原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必须准确定位“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的性质和内涵,联系化学课堂教学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新颖课型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要发挥校内资源,实现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高水平、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寻找新的出路,教师就要尝试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适当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氧气”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亲自演示实验,由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论证课本中提及的化学原理.而在“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中,为了体现“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多媒体视频对实验过程的详解,让学生对有趣的实验充满好奇心.同时,教师巧妙导入课堂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对观看视频的理解,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化学实验,并在化学实验中检验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利于填补学生的知识漏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要对新课型有深刻的认识,并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巧妙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明确自主学习目标,注重探究学习

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定原则.主要是因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更能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水平,恰当设置自主学习目标,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氧气”时,在学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学习任务,并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认知后,教师可以巧妙设置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燃烧实验中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教师给出的问题不会太难,围绕学生的实验过程,同时不会过于简单,能够对学生形成启迪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能促使学生对重要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构建“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入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学本氦气化学
神奇的氦气
跟气球上天
坦桑尼亚发现巨型氦气矿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