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预习作业 激活数学课堂

2018-07-04 02:09徐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作业探究生活

徐娟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业不仅是教学反馈,更是知识巩固的载体,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后练习为主,很少关注预习作业,使得学生认知过程不够完整,错失了良好的学习时机.本文结合实例具体探究预习作业的设计运用,以此探究优化教学策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问题,大多是因为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如果能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注入生活元素,就能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熟悉的氛围中思考,以此调动其探究欲望,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三角形相似的应用”内容时,我就结合教材,联系生活,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像旗杆有多高?影子有多长?现在,我们要知道一条河有多宽,应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测量一条河的宽度有哪些方法?为了方便其探究,我举例引导分析:

如图所示,测得BD=120m,DC=60m,EC=50m,那么应当怎样计算河宽AB的长度呢?

通过这一设计,学生不仅预习了新课内容,在自主解题过程中掌握了要点,还在思考中了解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消除了陌生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

二、注重层次,面向全体,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便突出了个体差异.不可否认,学生在不同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的影响下,其数学知识、能力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此,教师要客观看待,积极改善,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注重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层层递进,灵活调控问题难度,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平台,以此增强其学习信心.

具体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安排.对于学困生,要注重基础,充分考虑其实际接受能力,合理设置预习作业难度,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他们能解决的作业,以此提高其学习成就感.对于中等生,就要适当提高难度,布置一些探索性、发现性的作业,让其在听课前自主了解教学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秀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掌握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其发现隐藏问题,深入内里挖掘,尝试建立知识体系.以“二次函数的图象”预习为例,我设计了三层作业,第一层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记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和顶点式,并仿照例题完成练习;第二层是针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其在预习时自主理解推导一般式到顶点式的过程,完成教材相应习题;第三层是针对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其自主推导二次函数一般式到顶点式的过程,并完成相应习题.

由此,借助这样有层次、有梯度、灵活性较强的作业,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还能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其潜力的挖掘.

三、增加趣味,调动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学习需要动力,如果一味地练习、讲解,就会让教学陷入“枯燥、单一”的困境,不仅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结合内容适当增加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鼓励其主动探究,以此发挥作业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相交线”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一概念,对其有深入、生动的认知,我联系生活实际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生产中处处有相交线,大多都隐藏在不易发觉的地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谈谈生活中的相交线.对此,学生课下积极地寻找,收集了很多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发现很有趣,他说:“我看奶奶在缝补衣服时,经常会准备一块布,一把剪刀,然后剪布的时候就是很明显的相交线,而且剪刀张开的角度不断变化,特别有意思”.对此,其他学生表示认可,陷入关于“角度”的思考,我对此表示肯定,及时表扬.

总之,预习作业的优化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加强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学习,挖掘知识内涵,还能激活其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思考探究,主动参与课堂,促进要点掌握,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猜你喜欢
作业探究生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