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018-07-04 02:09兰小军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平面镜液体物体

兰小军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都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下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较低,从而对提高教学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

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对学习小组予以构建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仔细了解,然后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要注意组员的分配,采用优生和学困生交叉搭配组合的方式.比如,学习自觉性较弱的学生和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将小组成员的人数控制在4~6人,使责任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明确组员分工和具体职责

若是小组中缺少组织者,就会出现学生随意讨论,喜欢说的学生就多说,不喜欢说的学生就少说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会一句话都不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又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样,既让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明确分工,井然有序,又能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尽可能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进行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采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将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出来,每一个学生都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动手操作.因为猜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体投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物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将上述任务全部完成,所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对上面提到的某两项任务进行研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感知,再概括、比较和分析获得的数据,并进行思维加工,最后每个小组对结论进行归纳:浮力的大小只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和其他因素无关.也就是F浮=ρ液gV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设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合理把握,灵活运用,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在学生不能借助自己的力量解決某一问题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切忌盲目合作.同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要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你们猜想一下,平面镜对物体所成像的大小是大于原物体还是小于原物体,或者它们之间有其他的规律?有的学生以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得出结论:平面镜离物体越远,其所成的像就越小.但是,借助实验却证实:平面镜对物体所成的像等同于原物体.这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继续提出问题:当你的眼前出现一位高个子学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他很高,但当他站在200m外的地方,这时候你再看他,你还觉得他高大吗?当他站在远处的时候,他真的变小了吗?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找到了正确答案.通过问题的设置,拉近了学生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品质得到拓展.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渠道.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合理分组,并对学生予以引导,使学生利用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沟通交流不断完善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猜你喜欢
平面镜液体物体
液体小“桥”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