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白艺术彰显课堂魅力

2018-07-04 02:09崔立永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称轴概念解题

崔立永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对此,就要积极改善,一方面关注学生,强调学科思维性、开放性;另一方面创新教法,引入“留白”艺术,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留出“教学空白”,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突破创新,实现素养提升.

一、情境创设留白——调动兴趣,激发探究思维

新课教学时,导入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效率.通常,我会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根据内容设计情境,营造熟悉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唤醒其思维,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顺利推进教学.

设计情境时,考虑到学生心理,我会适当留白,为其匀出一定的思考空间,鼓励其自主思考、消化,一边认知一边探索.由此,不仅避开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灵活调控“教”、“学”关系,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产生探究欲望,主动融入课堂,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我就精心设计情境,并适当留白,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展开深入的探索.首先,我开门见山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位置如何确定?”对此,学生十分感兴趣,随即开始讨论.这时,虽然我还有要提醒的注意点,但没有打断学生,而是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交流,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联想到原有认知,解决第一问,随后在思考第二第三问时出现矛盾,抓住这一“矛盾点”就可以适当点拨,为新课讲解奠定基础.之后,展开班级交流,学生开始罗列,像“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均是其三边的中垂线”、“正方形有四条边,对称轴是其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经过对边中点的直线”等.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不满足于单一的举例,开始总结:“正n边形对称轴的数目与其边的条数相等……”由此,情境“留白”的作用便充分显现,我就顺势导入,展开新课教学.

二、概念教学留白——深化认知,实现难点突破

概念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科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其探究活动的质量.通常,概念教学要遵循“引入—形成—运用”的流程,循序渐进,让学生扎实掌握.其中,概念形成是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步,习惯性地讲解,直接灌输给学生,然后进入练习.久而久之,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影响其后续运用.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概念教学时要适当留白,在引入之后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适当开展合作交流,有效拓展学习平台,让其充分体验概念的来龙去脉,尝试自主概括,由此便能加深理解,促进其灵活运用.

在讲解“菱形的面积公式”时,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一要点,我避开常规教法,不急于让学生推导公式,而是在适当引入后提出问题,让其自主探究:“已知一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m和n,请问这个菱形的面积如何求?”由此,便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其独立思考.片刻过后,部分学生已有答案,这时我组织合作学习,让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这一举措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很多小组就“是否要加上12”产生了不同看法,这一点与讲解重点不谋而合.于是,教学时我就抓住这一问题展开引导,让其画图,尝试运用割补法解决这一问题.得到启发后,学生再次探究,很快便解决了这一问题.经历了这一过程,想必学生对这一公式的理解已经很清楚,在运用时也能得心应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习题讲解留白——巧妙点拨,优化解题方法

就初中数学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谓的概念理解、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都要落实到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突破,逐渐形成科学方法,優化解题过程的同时促进素养的提升.

通常,在习题讲解时,教师都习惯先让学生看一遍题目,在其还未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进入问题分析,提炼出关键词,借助只言片语就开始解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弱化学生解题兴趣,使其丧失分析题意的意识与耐心,还会促成他们“急功近利”思想,习惯性地断章取义,错失能力提升的机会.对此,教师要注重解题过程中的分析环节,巧妙“留白”,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解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其能以全面的视角审视、思考,为最优化解题奠定基础.

总之,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初中课堂上不可或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启发促进作用,不仅能激发兴趣,强化思考,还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引导其深入教材,循序探究,逐渐掌握科学方法,以此实现能力的发展,落实课堂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对称轴概念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用“同样多”解题
幾樣概念店
先找对称轴!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
解题勿忘我
生活中的轴对称检测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