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新课程指导下的化学课程改革

2018-07-04 02:09彭城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金属钠铝片负极

彭城辉

“供给侧改革”一词成为时下全国各个领域热捧的新词.当下,在全国经济发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来自农村普通高中的一线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谈一谈这一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影响.

一、改革传统化学理念,聚焦科学素养

在迎来千禧年之际,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2001年,全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新一代的学生培养成“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使公民具有必须的理解能力和思维习惯,使他们能够紧跟世界发展形势,大致知道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情况,批判性地和独立地思考,对事件的不同解释加以辨认和权衡并提出协调方案,敏锐地处理那些有关证据、数字、模型、逻辑推理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在努力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融合进入化学课堂.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节课中,我们需要从钠与水的反应中探究出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本实验因为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我选择利用教室电子投影展示实验过程.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实验现象,然后我再进行总结,把学生的描述汇总整理:金属钠用小刀顺利切开,投入水中浮在水面,并且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一段时间后,水溶液变成红色.接下来,再从反面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刀能切开金属钠?为什么金属钠会融化且漂浮在水面?产生的气体是什么?面对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倒逼学生努力回忆刚才的过程.虽然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目前未知,但也贴近其最近發展区,只要能结合自己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摒弃传统学习模式,着眼创新能力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然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课后依靠“题海战”,显然已经不能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出能力出众、勇于创新的人才,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目光着眼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上.作为新时代的科学学科教师,我更加有这个责任践行该项理念.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中.我简单对书本实验进行调整,我调整为把1mol/L的NaOH作为电解质溶液放入两只烧杯,再分别放入纯铝片和表面有沉积锌的铝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两只烧杯中铝片的反应速率,明显后者快于前者.从而得出结论,原电池能够加快化学反应度率,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我又乘胜追击,提出新的问题“那你能否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原电池,以活泼金属做正极,较不活泼金属做负极?”该问题与刚刚学习的知识产生了矛盾,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经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还是有几个小组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学生方案一:以铝,锌作为电极,电解质溶液换成浓硫酸.

学生理由:利用浓硫酸可以钝化金属铝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较不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铝做正极.

学生方案二:以镁,铝为电极,电解质溶液还是氢氧化钠.

学生理由:利用铝具有两性,而镁不具有两性,因此只有较不活泼金属铝作为负极,镁作为正极.

最后,分别请提出猜想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完成实验.原本一堂常规的化学理论课,却在一个出其不意的问题中变得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训练.

三、模糊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交叉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今跨学科渗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焦点.这就告诉我们,教师不能只是在本学科闭门造车.现在,国家经常提到培养“复合型人才战略目标”,其关键就在于要求现在的学生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能综合运用多种学科领域知识,实现知识的跨学科发展.

总之,化学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培养祖国新一代人才的教师,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添砖加瓦,做到守护传统,改良传统,大胆创新变革.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提供舞台,让每一位普通的学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金属钠铝片负极
小小观察家
小小观察家
PBL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为例
纳米微孔铝片太阳辐射吸收性能测试研究
金属钠保存试剂探究
金属钠的性质与考查方式赏析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基于COMSOL模拟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特性
韩国三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
一种提升树脂、阻焊塞孔良率新工艺方法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