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疑策略

2018-07-04 02:09汤宽红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竹鼠易错情境

汤宽红

人的认知冲突来自于疑问,问题使人产生疑惑,思维由此得到启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疑问,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運用疑问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利用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启发学生思维的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问,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最常用到的获取学生反馈的有效手段.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问题来提升课堂活力,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情境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学情境设置是否恰当和运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情境问题是否起到了预期作用.笔者认为,在设计和运用情境问题时应该注意这几点,首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情境问题.其次,教师应确保情境问题的科学性,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来探究情境问题.最后,情境问题的运用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趣味性、生活性,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体会到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递推数列”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列出一组组数字来讲解递推数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借助情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一家养殖场计划饲养竹鼠,引进了12对竹鼠,假设每一对竹鼠一个月繁殖4只幼竹鼠,且一年时间内没有一只竹鼠死亡,请计算出一年之后养殖场总共有多少只竹鼠?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竹鼠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在观察竹鼠时被它憨憨的样子所吸引,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这时学生再利用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递推数列的知识进行探究,自然效果更好.

二、利用易错问题加深知识理解

是人就难免会犯错,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深入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理出学生最容易犯错的数学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是不考虑题目条件的变化;解题时粗心大意;解题后不检查,不总结.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根据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去“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暴露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函数f(x)=ax2+2ax+1(a∈R)的图象总是位于x轴上方,请问实数a如何取值?

解析:在解题时学生很容易因为惯性思维的影响得出错误结果为a>0且△=(2a)2-4a<0,得出00,符合a∈R的条件,可知a也可以等于0,故答案为0≤a<1.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个易错点开展集中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利用课堂末尾问题保持兴趣

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为课堂学习设置悬念,承前启后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学生更好地联系新旧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为教学开展下一节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在讲完一堂课之后应该给学生留下疑问,制造悬念.例如,在解不等式m2-6m+4m2-4m-6<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答这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答:①将原不等式转换成两组不等式(m2-6m+4)>0且(m2-4m-6)<0;(m2-6m+4)<0且(m2-4m-6)>0.②将原不等式转换成(m2-6m+4)(m2-4m-6)<0.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明白了这道题目原来可以这样解答,解法如此灵活.这时学生一般都会好奇具体到底该怎么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准备下一次课堂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在课堂结尾留下疑问,引发学生好奇,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中数学课堂“设疑”效果.

猜你喜欢
竹鼠易错情境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谢志敏 杨民 作品:竹鼠嬉戏系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九只竹鼠救了一个穷家
仔竹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卖出竹鼠又偷回 被判刑又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