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2018-07-04 02:09惠如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木块障碍高中物理

惠如香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时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是普遍性的.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这些思维障碍,不仅会影响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还会给予学生错误的物理认知.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一、引导学生形成动态物理问题的意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可能存在静态物理问题的意识,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动态物理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有些教师用静态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现象时,有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线,线上拴着一个木块,以自己为轴心开始转动,这就是圆周运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转动的过程中,这个人突然松手,线拴着的木块沿着某个切线飞了出去.在木块沿切线飞出去的时候,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让它改变了原有的轨迹?让学生理解影响物体切线轨迹的因素.有些物理教师可能会问,这样的教学有什么问题呢?这不是动态的教学吗?教师要意识到,当这个人开始转动线时,有没有存在惯性形成的前置时间?这段时间被线拴着的木块是什么状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当惯性形成,物体做圆周运动,人突然放手让木块沿切线飞出去时,木块的加速度是怎样的?它能飞多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动态的视角看问题,就是指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一个物理现象从开始到发生的全部过程,了解它每一个物理状态改变的阶段,分阶段来分析物理问题.只有具备这样的思路,学生才能避免出现错误的物理思维认知.

二、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

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有些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没有科学的体系思想.为了帮助这样的学生学好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边学习物理知识,一边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思考问题.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如果应用数学知识来看,可以是什么问题?经过思考,学生发现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是一个平形四边形的问题,可以应用数学知识中的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物理问题中,力的分解与合成探讨的是一个数量的方向和大小的问题,它和什么数学问题相似?经过思考,学生认为它和平面向量的问题相似,可以应用平面向量的方法来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物理问题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体系思想,使学生自主地把计算数学问题的公式代入到物理问题中.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践活动

有些學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并很少注意及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这些学生的生活范围就是学校和家庭,很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天文、地理、物理常识等了解不多.知识视野的狭隘,给这些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带来了障碍.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无线电接收站的排布,绘制无线电信号发出和接受的路径图.有些学生认为,参加这个实践有什么用呢?它和物理知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原来无线电发送器和接收器不能是同一件仪器.这是因为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如果角度过于接近,就会发生干扰.此时学生联想,这种干扰与电路中存在的耦合干扰很接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设置无线电的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时,不同频率的信号,尽可能地不让它们产生交叉干扰,否则会出现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为了优化信号传播渠道,就要借助几何知识来规划信号分布.此时学生把这个问题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结合起来,觉得这个问题与力的合成与分解有一些相似,它们都存在向量与数量的问题.这样,学生了解到无线电接收和发送仪器是如何运作的,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便不会出现常识错误.

有些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当学生缺少参加实践的机会时,就不能在实践中发现物理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有些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出现一些失误,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可能出现障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迁移学习不适当、知识体系不完善、生活常识不充足造成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猜你喜欢
木块障碍高中物理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跨越障碍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