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顿悟”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04 02:09葛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氯水氯气预设

葛琳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其次是突出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更加重要;最后强调合作、探究.

一、“合作·顿悟”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地备課,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问题主动学习.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通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激烈争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深入.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增进了情感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加以适当引导.这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及时点拨拓展,使学生在自学与合作中顿悟.在化学教学中,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格外用心.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被认可、价值被体现的需要.在肯定后,教师要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拓展.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局限,他们的回答往往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清晰解决.在重难点都突破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教学案例分析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要灵活选择,整合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顿悟,即突然领悟,是灵感的瞬间显现.化学教学中的顿悟现象是指某个化学问题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没有领会,因某一情境的激发而豁然开朗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潜知”而突然闪现的思维方式.

1.合作学习,设计方案.例如,在讲“探究氯水的成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是何种物质促使变红的石蕊褪色.在合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多种方案:(1)将两张红纸分别放到干燥的氯气和潮湿的氯气集气瓶中.潮湿的氯气使红纸颜色褪去,说明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水.(2)将三朵红花分别放入干燥氯气、氯水、盐酸中.只有氯水中红花的颜色褪去,说明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氯水中氯气和盐酸.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整合方案,顿悟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有机整合方案.例如,在讲“探究氯水的成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自来水确实用氯气杀菌消毒的?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观察颜色;方案2:用红纸;方案3:加石蕊溶液;方案4: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现象:实验1、2、3无明显现象,实验4:溶液略呈浑浊.结论:(1)自来水中Cl2,HClO,H+,Cl-浓度很小.(2)只能用灵敏试剂才能明显检验,如AgNO3溶液.(3)自来水确实用氯气消毒.联想实际问题:在用自来水养金鱼时,为什么要将自来水曝晒一段时间?在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分析过程)和第二预设(设计实验)而直接进人第三预设(验证结论),如果教师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证明氯水的溶液有H+,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法:(1)向石蕊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观察溶液是否变红.(2)向氯水中加入镁条,观察有无气泡产生.(3)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固体,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教师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观察到意想不到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更加浓厚,探究过程才更加深入,探究发现才更加精彩.

总之,顿悟的闪现是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敏锐感和警觉感,促进化学课堂的顿悟生成.

猜你喜欢
氯水氯气预设
“氯水性质的探究”课堂实录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低浓度氯气综合利用的探讨
优化氯处理工艺,提高氯气质量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氯水中的学问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