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研究

2018-07-04 02:09白培珍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摩擦力物理目标

白培珍

物理学科注重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自主探究学习行为的本质内涵与学生主体性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教师要构建“行为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的“學习行为”得到充分展现,在实践中检验新知,使学生对物理原理形成深刻理解,并在自由探究和思考中巩固新知、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在初中物理“行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感受到自己在学习物理中的作用,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加以调整,提高了物理学习水平.

一、巧设行为学习目标

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学生自主学习随意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散漫.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当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来看,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自主学习兴趣欠缺.事实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因此,构建初中物理“行为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巧设“行为”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力”是物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力学知识的原理,对学生学习物理会形成助力作用.“摩擦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为了让学生对“力”的性质形成深刻理解,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巧设自主探究学习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摩擦力”,根据预览物理课本对其概念有初步了解,使学生用实践行为探寻生活中的“摩擦力”.如,有的学生用头发和塑料尺摩擦吸引小纸片,说明摩擦力的存在;有的学生表示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就是摩擦力造成的影响……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证明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产生的影响.在这个用实践行为论证物理原理的过程中,达到构建“行为课堂”的目的.

由此可见,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要是因为以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在初中物理“行为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物理水平和兴趣特征巧设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实现巩固新知的目的.

二、重视行为结果展示

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应该是一个循环体系.从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依然将三个环节割裂开来,课前学习没有在课堂学习中得到体现,课中学习没有在课后学习中得到巩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杂乱无章.要根治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要对症下药,加强各个学习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初中物理“行为课堂”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在课中呈现出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依据课前老师设置的行为学习目标,学生以各种行为实践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巧妙导入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求学生将自己课前学习得到的结论分享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课堂中生生、师生等多向互动,解决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再次用实践行为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能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充满趣味性.

由此可见,构建初中物理“行为课堂”,教师要认识到行为课堂的真正目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学生认知中的物理知识的深度解析和整理,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三、优化行为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展示,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评价,而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也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因此,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要专门设置一个环节由学生分享课前学习成果,然后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巧妙导入课本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对物理原理性知识进行深入解析,同时对于学生课前学习反映的难点内容进行集中教学.在课堂小结环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科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

总之,构建初中物理“行为课堂”,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行为教学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摩擦力物理目标
只因是物理
神奇的摩擦力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