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7-04 02:09陶郁庭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物理

陶郁庭

摘要:物理实验课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普及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实验课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看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一些解决方法,使实验课教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实验教学问题不重视对策

实验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物理实验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物理课型,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从当前初中物理的现状来看,实验课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求一些解决方法,在实验课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物理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不重视物理实验课,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明确.

1.部分学校实验仪器不够完整,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新教材中科学探究实验的要求,使许多仪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展.

2.学校实验教学服务人员没有及时到位或不是专业实验员,业务能力差,从而加重教师的工作量,这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课开得少或者根本不开.

3.部分学校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学校领导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来评估教学质量和工作能力,不重视实验教学,这种应试教育迫使部分教师为争高分而忽略实验课教学.

(二)教师在观念上存在误区,在行动上不重视物理实验课教学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教师认为实验课重要,但由于实验课教学费时、费力,学生组织纪律差等,他们害怕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影响以后的教学进度.故有的教师在上实验课时选择在电脑上模拟学生实验,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实验现象更直观、实验误差也很小.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做法看起来省时省力却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素质以及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更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2.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些教师认为实验的规律和结论是重要的,但实验本身并不重要,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部分教师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讲实验,或只是简单描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给出实验结论,不用费时再去验证,直接让学生记住实验的结论和规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就草率给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实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实验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有些教师开足了实验课,但效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的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指导学生实验,实验课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学生动手或不知如何操作实验或随意玩弄实验器材;另一种是教师“背着学生过河”,简单的代替学生进行操作,不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和思考,这样学生做完了实验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实验,收获不大.

(四)学生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差.

1.部分學生只关心实验结果而忽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部分学生观察粗糙肤浅,缺乏完整、准确、清晰的整体印象,不能眼脑并用,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正确的描述、理解和解释.

3.部分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

4.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仪器时,布局不合理,步骤颠倒,以致有时会损坏仪器.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理论轻实验,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操作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教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严格要求和认真做好示范;教学班容量大,实验条件差,教学时间紧等难以保证每堂实验课都能让所有学生动手实验.

(五)实验课纪律不好.

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处于活动状态且进程各异,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仍然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实验,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要求.学校领导要树立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给予保证.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以前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新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同时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旧教材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这种先行理论、后行验证的传统做法,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浓厚兴趣时,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基于上述认识,在教学中,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结论让学生说.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

例如,教“浮力”这一节时,为了突出重点,我先出示三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两个注入适量的盐水),问学生:“把三个乒乓球同时浸入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呢?”在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我突然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下沉,一个悬浮.大多数学生都认乒乓球里有文章,并主动去看,结果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下沉、悬浮的两个乒乓球比上浮的重,从而引出问题的焦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上浮的乒乓球是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悬浮的乒乓球是由于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乒乓球是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这些教学重点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所以容易掌握.结合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开展多彩的第二课活动.

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参加自制教具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大胆设想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在整个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課外活动的内容.

(五)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不但要联系好实验人员准备好实验用品,还要自己反复对实验进行操作尽量减小误差,排除意外.对可能遇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纪律,实验课上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严格、具体的要求.

1.按照指定的座位入座,分好小组,不得随意调换.

2.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设备,在没有宣布开始实验前,学生不能随意使用或移动.

3.教师进行实验指导或示范时,学生应安静地注意听和细心观察,不得做其他工作.

4.做实验前一定要设计好实验,分工合作,细心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后,应整理好器材,放回原位,保持桌面整洁.

提出上述要求时,应该同时讲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要求及不遵守这些要求的危害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

物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而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验,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探讨.我相信,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转变观念,切实抓好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实验教学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