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物理前置性学习研究

2018-07-04 02:09翁晓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前置学案高中物理

翁晓燕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里,总是先有教再有学,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教师好教而展开的,教师追求的是一种教的艺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训练成学习的机器,学习变得低效.而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学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前置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向前延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一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前置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典型的“以生为本”的学习形式.开展高效的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前置性學习模式.

一、以资料查阅法为基础的前置性学习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目标引导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前置性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来进行相关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和分享.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和航天”时,这部分内容课外拓展的知识很多,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方式来进行的话,不仅效率低,有限的课时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将知识外延展开,而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采用“先学”的模式,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报告作为任务驱动来开展前置性学习,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理解,并拥有具体的、短期的且他们认为重要的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加大学习力度.

二、以实验探究法进行的前置性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从操作形式上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从内容上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高中物理课堂几乎可以堂堂有实验,处处有探究,然而实际上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怕“耽误”时间就对实验进行简化,甚至除了必须开展的考纲要求的实验外,很少去涉及其他实验,也会为了教学的方便,把探究性实验变成走过场式的伪探究.这样,就会浇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他因主导的行为.将实验探究巧妙地设计成为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变革,能还原实验探究的本来面目,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老师告诉他们应试的技巧.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在前面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的基础上,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作为实验探究类型的前置性学习,先让学生猜想运动性质,并且自己确定探究其运动性质的方法,把物理实验室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提供给学生,以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探究实验,之后自己去分析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得到结论.同样的过程,也可以设计成为一节实验探究课,然而一节课要解决刚才所说的所有问题必然的结果是有些环节就会走过场,布置成前置性学习的好处在于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将任务在时间上进行分解,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带着一种预期进行发现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和本领用于新知识的获取上,课余时间充分地和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基于证据得到结论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以导学案作业推进的前置性学习

导学案作业是典型的“先学后教,先做后讲”模式的前置性学习.导学案作业的最大优点就是导向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师要设计作业将新知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促使学生有意义地学习.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持续自我建构的过程.导学案作业就相当于自我构建过程中的脚手架,在作业的设计上区别于课后作业,以启发性为主,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分解并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放进作业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暴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此为参照提出相应的课堂解决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个人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前置性学习作为一种“学”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前置学案高中物理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乡愁导学案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