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薪火工程”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2018-07-05 13:32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干部

(作者为中共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今年以来,威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以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薪火工程”为总抓手,全方位加强年轻干部战略性培养和专业化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突出政治标准,锻造立场坚定的“明白人”。高素质,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质要高。紧紧围绕年轻干部思想特点,坚持把政治素质过硬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首要标准,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生活历练。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单独开设政治理论和理想信念单元,市直部门普遍建立集中学习日制度,分类分级抓好年轻干部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使年轻干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抓实党性教育。深度挖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编写《历史选择》《红色胶东》等特色教材,打造《汲取历史智慧致力民族复兴》等9堂精品课程,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实境式教学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党性教育活动,让年轻干部补钙铸魂。扎实推进年轻干部到社区报到、参加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工作,让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亮明身份,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坚强党性。历练政治能力。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党建标准化32条,明确合格党员标准和不合格表现负面清单,从严规范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抓实基本制度落实,督促年轻干部通过相互提醒、对标找差、反思内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聚焦专业能力,培养本领高强的“内行人”。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既要有见多识广的“通才”,更要有精通业务的“专才”。着眼年轻干部长远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素养、成长路径等重点,着力补齐能力短板,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为新时代各领域的行家里手。高标准抓好源头建设。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梯次建设需求,推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一批、组织部门考察发现一批、单位民主推荐一批、公开遴选产生一批、个人自荐补充一批的“五个一批”储才计划,建立了覆盖市、区市、镇街多层面共600人的后备干部库,并逐步扩大至千人规模,以保持动态稳定,把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常态化引进机制,将引进高校毕业生和高端紧缺人才优惠政策集中“打包”,组建威海市人才创新发展院,面向全国115所“985”“211”高校和科研院所定向招聘百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考核合格后择优安排到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从源头上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水平及与事业发展的契合度。目前,通过报名审核的1845人中,147人通过面试考察进入体检环节,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分领域实施精准培训。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专业素质提升计划”等精准培训工程,引导年轻干部干一行专一行。特别是紧扣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干部国际化能力培养“双百计划”,优选113名年轻干部和114名经营管理人才,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端平台,围绕涉外理论政策、国际化基础知识等35个专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授课,组织赴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观摩,并积极争取赴国外深造,切实提升年轻干部国际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多渠道开展实践锻炼。综合考虑干部任职经历、专业特长和培养方向,着力在“派、挂、送”上下功夫,持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精准派下去,12人担任工作基础薄弱村党组织书记、35人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104人担任“第一书记”,10人挂职镇街党(工)委副书记。积极挂上去,先后选派15名市直部门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直厅局和金融机构挂职,选派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到市直部门学习。主动送出去,择优选派1人到青岛海关挂职、1人赴重庆云阳县进行扶贫协作、3人赴青海门源县开展援建工作。年内还将大规模启动市直干部与镇街干部双向交流、与驻威高校互派干部挂职、机关干部到企业一线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干中提升专业素养、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履职本领。

倡树务实导向,选用担当干事的“有为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关键要考准考实、择优使用。秉持“重视实绩、崇尚实干”的理念,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系统化的选拔工作机制,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年轻干部“用当其时、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注重精准选才。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了解干部,扎实开展无任用考察和经常性调研,注重在推进落实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考察了解年轻干部的觉悟境界、品行表现和能力素质。建立健全“三看两听一综合”考察研判机制,通过看干部一贯表现、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听各方评价推荐意见和群众口碑,综合干部考察、培训、个人事项报告、巡察、审计、信访“六个结果”和执纪执法部门掌握的情况,为干部选拔使用提供准确依据。大胆提拔使用。坚持适度政策倾斜和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原则,对看得准、有潜力、工作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安排到关键岗位上使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结合县级干部充实调整,已对9名表现突出的镇街党委书记、7名考核优秀的专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优先予以提拔,选拔5名发展潜力大的35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镇街党政正职,形成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细化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负担26条措施,加大正向激励和关心关爱力度,多层面选树“好干部”先进典型,旗帜鲜明鼓励敢于担当的干部。乳山市开展“一线标兵”评选活动,从党务工作、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9大领域的一线工作者中遴选作风过硬、敬业实干、成绩突出的年轻干部,营造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强化从严管理,造就严守底线的“老实人”。好干部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工作中,坚持对年轻干部的管理监督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确保年轻干部既干成事又不出事。坚持抓早抓小。立足组织部门职责,发挥干部监督“保健医生”的作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办法,强化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组织措施,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帮助,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建立行为底线、法纪红线,始终把正方向、走稳步子。坚持抓细抓常。实行年轻干部“痕迹管理”,建立年轻干部成长全程纪实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法检、信访、审计、征信等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落实“双向约谈”制度,经常性了解年轻干部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在“八小时外”的表现和生活圈、社交圈等情况,促使年轻干部心存敬畏、时刻警醒。坚持能上能下。按照“优进绌退、动态调整”的原则,对经考察发现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自我要求不严格、工作实绩不突出、群众威信不高等问题的,坚决动真碰硬,取消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并视情况予以问责处理。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干部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培养年轻干部的“高分”意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