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漂,我的黄金年华

2018-07-05 04:30凌翼
北京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北漂办刊蟑螂

凌翼

现在,我回到江西,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区体验生活。

我的手机号仍然是北京的,别人至今仍把我当作“北漂人”看待。我虽然没有北京户口,但在北京有房子,仍然坚持每个月往北京社保局交纳着三险一金的社保——渴望退休时,能在北京领取养老金。

我2004年初离开九江,当时孑然一身来到北京。一待就是十一年。2014年底从北京回江西,大包小包托运回九江的行李,托运费就是五千多元。

在北京待的时间,如果按十年一大运算,我在北京度过了一个大运还多的春秋。这十一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黄金季节。38岁至48岁,能不是人生的黄金年华吗?

既然是人生的黄金年华,这十一年,我完成了人生哪些片段呢?

去北京,是我意料之外的。当时,我写完一部长篇小说,送《十月》杂志审阅。没想到,一番谈话,王占军主编问我愿不愿意到《十月》杂志工作。《十月》杂志在文学人心中的形象是高大上的,我岂能不愿意?也顾不得自己的长篇小说在不在《十月》发表,很快走马上任,开始了自己北漂的崭新人生。

刚到北京那会儿,单位没有住房。虽然那个时候我就已经跨入北京的“有房族”,在此之前我在北京郊区的良乡买过一套小產权房。但上班一趟路上要费两个多钟头,往返在路上就要耗去五个钟头左右。时间成本姑且不算,光在路上乘坐公交摇摇晃晃,到家已经是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我在单位附近找了个地下室住着。一来上班距离近,二来体验生活,尝试住地下室到底是什么滋味。地下室的通道幽深窄长,多半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挖的战备防空洞改建而成。住了几个月,还搬过一次家。地下室阴暗潮湿,霉味浓重,永远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味充盈在过道和室内。可怜还有婴儿,呼吸着地下室的异味,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发出震撼的哭声……王占军主编当时笑我,你是不是也要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写一本《地下室手记》?我未置可否。但当时的确有接触底层社会的情结,住地下室无疑是最好的体验。

我开始在地上找房子,地下室的体验该结束了。树挪死人挪活,一辈子住在地下室能有什么出息?这也是我奉行的求变人生哲学。我不怕底层,自己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回到底层就像回到老家一样。

有了底层情结,再住到地上,就属于上帝的恩赐了。在安贞桥东北面的皇姑坟我寻到一套小单元,房东是个律师,双方都是爽快人,很快便签约成交。大概租住了半年多,房东提出跟我换一套房子。这个北京律师,手里有不少房子。在安苑路的一套小开间,前任房客刚退租,他就转给我了。

安苑路的小开间虽然只有二三十平米,但住着却十分惬意。这里光线充足,装修时尚,暖气也充足,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室内温度都有摄氏二十五六度。相比皇姑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皇姑坟那个小套间真像睡在一个坟墓里,光线暗不说,装潢设施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老掉牙的东西。最可恨的是房间里蟑螂成群,每天下班回家就开始与蟑螂为伴。买来灭蟑灵也无济于事。这个蟑螂似乎与我较上劲了,搬到安苑路的时候,心想,这里窗明几净的,不该有蟑螂,后来还是发现了蟑螂。我想这些新蟑螂肯定是从皇姑坟那个小套间带来的。后来我在太阳宫买了新房,这些令人痛恨的蟑螂,竟然尾随我来到了新居,似乎成了我豢养的宠物。

我在《十月》杂志上班的第二年,完成了在北京置业买房的华丽转身。从住地下室,到租赁住房,最后搬进了自己购置的新房。

我购房的目的其实有自己的谋划,想自己独自创业。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人生,不希望一个工作干到头。不断变化的环境也许对于别人会无所适从,但于我却是如鱼得水,正中下怀。2015年年底,我与《十月》杂志解除了聘用关系,开始了人生一场赌博。我卖掉了九江的一套房子,在北京办了一本大型纯文学刊物——《现代小说》。当时,从《十月》杂志出来,有一股雄心壮志,想办一本全国一流的刊物。刊物出来,在业界反响特别强烈。刊物顾问都是国内一流的文学名流,如陈忠实、贾平凹、莫言、雷达、陈建功、孟繁华、贺绍俊等人,都无私地支持我办纯文学刊物。我的选稿标准不免带有鲜明的《十月》风格,可以毫不隐晦地说,我卖房办刊,发表的都是当时国内一线作家的精品力作。国内多家选刊都竞相转载《现代小说》的作品,记得《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这些品牌刊物都隆重推举、转载过《现代小说》刊发的作品。《现代小说》在全国的书刊市场铺货,实销一万三千多册,这个成绩是鼓舞人的。但刊物出到第三期时,与我合作的《清明》杂志变卦,说出版局干涉,不允许一刊多用,要终止合作。《现代小说》办到第三期时,改用《安徽文学》的刊号,勉强出版到第四期后,不得不停刊。

一本文学同仁看好的文学期刊,因为刊号问题不得不终止出版,这给我带来了巨大损失。全国各个销售点因为得知《现代小说》停刊,不再有后续货源,都掐着货款不给结账。要不回来的货款计三十多万,全都被精明的销售商采取拖延术赖掉了。而我却还要支付一大笔印刷费和作者稿费。不能因收不回货款,就甘愿堕落成不齿的“老赖”。我打电话,将印刷厂人叫来,让他们把账结清。印刷厂老板很感激,说,我们只见过讨账讨不回来的,没有见过主动找我们付账的。我到邮局去汇稿费,一沓沓稿费单记录着我与作者之间的纯洁关系。房子卖了,可以再买,但做人不能失去诚信的底线。当然,也有一些作者,知道我经营失利,主动要求放弃稿费。至今,我感谢这些给予我无私支持的作者。

2009年,中国煤矿文联《阳光》杂志需要一个办刊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任执行主编。我的办刊经历被认可,于是又重操旧业,开始了办刊生涯。我与主编徐迅合作,着手对《阳光》杂志进行了改版,增加页码,面向全国征稿,使一本行业内期刊,变成一本有影响的跨界文学期刊。

几年过去,我突然想起,自己原本是个写作者,现在却阴差阳错地来到北京办刊。如果再继续下去,我的人生目标就完全偏离了方向,与初心背道而驰。为了办刊物而丢失自己的写作理想,无疑会抱憾终生。不忘初心,回到写作路上,追寻文学之梦,这是当时内心强烈的愿望。

2014年,我申报的《鄱阳湖》题材,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核准通过。我知道,这是我写作之路重新起锚的一个开端。我要回到江西鄱阳湖去体验生活,重新回到火热的社会一线去采集素材。与妻子一道,开始清理北京这么多年的所有物品。有用的打包托运,无用的当废品变卖。然后,拖着一个行李箱回到九江。

要离开待了十一年之久的北京,自然有诸多不舍。妻子说,我们回去,就把女儿丢到北京了,她不舍得。我说,女儿大了,她在北京一家学院上班,有什么不舍的?儿子也参加工作了,在北京工作一年后,自己找了一家深圳的单位南迁了。所幸,儿女们都长大了,我可以全心全意地谋划自己的文学人生了。

我在鄱阳湖的山水间奔跑,阅尽古往今来的沧桑,书写这里发生的人文故事和新生的传奇。

北京,作为我人生黄金季节的奋斗地,它与我暂时分别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北京生活。但我知道,我的写作之路正在阔步前行。自己的作品仍然需要在北京这个文化大都会的期刊与读者见面。

我身体离开了北京,但心却仍然牵挂着北京。回到江西三年多,手机换了两台,但号码却依旧是北京的。北京的房子虽然暂时租赁出去了,但哪一天再回到北京,身体还需要在那里安居。那个时候,不知“北漂”这个名词还存不存在呢?当然,我还愿意继续充当一名“北漂人”!

有长辈评论,我比北京人更爱北京,确实,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的“北漂”,不漂,全是足以安放于灵魂深处、丰厚于岁月深处的文化底蕴获得!

猜你喜欢
北漂办刊蟑螂
眼不见为净
I LOVE SPIDER—MAN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蟑螂
北漂
捕蟑螂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水乡记忆
人在北漂,心在北漂
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