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教育中教师的创新能力

2018-07-05 08:51蔡孟强
读写算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思维

蔡孟强

摘 要 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教学创新能力、教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及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教学创新;教研创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01-02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崭新的教育体系即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因素,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没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那么,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创新能力

1.教师要能够培育建立开放的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和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的重要素质。现在的注入式、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知识、技能、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获取这种优势的代价是沉重的——它总体上引导的眼光是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面向教育本身,训练的是封闭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又远大于知识技能因素。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需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型人才。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创新能力。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教师要能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教材的独特而合理的再处理及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各种教改的嘗试;新颖而又有趣的教具的使用,特别是能自己制作、创造出新的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媒体如:投影仪、多媒体等的运用,都能体现出教师的创新精神,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教师还要有教改的能力。教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创新,要让学生体会到:创新不是凭头脑空想,要靠身体力行才能做到。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做了大量的实验,提出了“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个性+特长教育”等等。创新型教师既要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更要能自己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改尝试时,由于学生亲眼目睹、亲自参与其中,必受教师的影响,从而了解并掌握操作的全过程,进而为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打下基础。

二、教研创新能力

1.教育需要科学研究。科研有不同的层面,发明创造是科研,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原则也是科研。教学内容是国家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无数教师应用的,有了科学的教学内容而教师不能结合实际活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不能用科学的方法传授这些内容,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应该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真正做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改变教育不需要科研的陈腐观念。

2.教师要有科研能力。创新型的教师要能够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能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经过学习和钻研教育理论,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并能持之以恒地与同事们一道合作探索、研究,经过不断地“实验——探索——再实验——再探索”循环往复,从而研究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有个外语老师,针对外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状况,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的教学研究经验,创造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十六字”教学法。

3.教师要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型的教师要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写成论文或著作,和同行交流并推广,让它产生社会效应。在适当时候,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当然,如果教师有发明创造并获得了专利,则更有利于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就在身边,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指导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1.指导学生探究的能力

指导学生探究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探究新知,使学生在自探互研中自主创新学习。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

(1)使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首先必须尽量缩小学生探究的范围,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确方向,容易着手收集资料,从一开始就进入问题实质。其次,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情况,它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在准备问题时必须注意问题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最后,还要考虑学生动机,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目的。

(2)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探究活动,除非学生的活动完全偏离了学习活动的方向,纯粹是别出心裁寻开心,或是调皮捣蛋并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实践活动。在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要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要向全体学生展示。在心里记下学生发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学生诸如微笑等支持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当学生陷入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时,教师应强调指出已经注意到的互相矛盾的发现或说法,既不粗暴地加以干涉,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应当机立断,采取一定方法把研讨引向正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

(3)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搞研究搞发明并不神秘,中小学生也可以搞研究搞发明,教师要鼓励学生搞研究搞发明。《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说,美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为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搞研究写论文。还有这样的报道:老师要求小学生搞一个研究,必须是别人没有搞过的,至于搞什么研究,老师才不管你。最后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研究“金鱼睡不睡觉”、有研究“老鼠有没有记忆力”等等。这说明研究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另外,美国学生的作业,大多没有标准答案,都是带研究性的,作业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场战役、一次事件、一段历史等都可以让学生搞“课题研究”,这样学生就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经过研究和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1)善于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师应从学生课堂的不同表现中,捕捉学生的“创造火花”,并进行鼓励和引导。要精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新的言行,创设让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索活动中。

(2)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成果和质量。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位传统保守而又暴戾的教师管教下,可以把很多原本纯真活泼、肯思善动的学生,变成循规蹈矩、畏手畏脚的人。而一位开放博学求新的教师,则可以把一些胆小内向规矩的学生培养成积极奋进创新的开拓型人才。讨论和辩论是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不仅能交流思想,巩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互相启发、活跃思想,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另外,还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在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激励学生改进、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克服思维定位,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克服学生的“从众心理”、“唯权威”、“唯经验”和“唯书本”等思维定势。哥白尼如果没有创新思维能发现“日心说”吗?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例题、思考题的讲解,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已有知识的限制,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奇谈怪论”,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和“白日做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例如:求从1到100的和。八岁的高斯竟能想出将其转化成(100+1)×50,难怪高斯最后成为数学家。再如:用六根火柴摆成四个正三角形。如果思维不从平面扩展到空间,是办不到的。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实验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可见创新思维在发明创造中是多么重要,没有创新思维,人的思路就会狭窄,智慧就会枯竭。

四、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信息作为限定条件加以利用,逐条对信息加以限定,更精确地识别信息,掌握信息的内涵,逐渐地明确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路线。一般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经过选择、组织的最合适的现成信息,学习者无须选择、整理、再组织。自然,学生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可能培养起来。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个人缺乏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将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1.指导学生鉴别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传播,另一方面是网络虚假信息的剧增,因而对人的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虚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选择与识别,让学生习惯于自己寻找证据,独立思考和判断。同时,针对信息储存教给学生記忆、理解、强化、系统化的方法。

2.指导学生收集储存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并教给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影视、报刊书籍等媒介,掌握信息收集方法,如使学生学会使用索引、总目录、内容分类目录等,掌握相关电视节目的时间和内容等,特别是对学生还要讲授上网查询、浏览、下载信息的方法。同时针对知识信息的输入储存,教给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方法。

3.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即时、延时、长时提取信息的训练,使学生在需要时能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同时,针对信息的输出教给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则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注意在教中学,学中教,它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同时还要注意,在指导学生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思维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