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

2018-07-05 09:02袁源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月亮培育素养

袁源

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逐渐成为广大語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师广为关注的一个方面。然而,比起“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似乎很难落实,尤其在写作教学领域,令不少教师感到困扰。其实,写作教学恰是培养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益途径,只要有意识地融合与渗透,是完全可以实现其目 的的。

一、理解写作教学中文化素养培育的意义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素养”,即“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一般表现在对本民族和他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理解、认同与继承、传递与发扬上。这是一个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写作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与敬重。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字与汉文化可谓水乳交融,运用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本身就是对汉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在写作中斟词酌句,引经据典,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陶;而在文化氛围的浸染中,又自然会对其载体——汉语萌生更强烈的情感,这便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价值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益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作文题材的局限,常令语文教师伤神;学生习作中所表现的情感单一,也让教师挠头。而文化素养高的学生,往往写作视野开阔,选材新颖独到,字里行间也洋溢着充沛的情感,这是因为他有大量文化素材的积累与支撑,且懂得包容,善于借鉴,所以比其他学生站得高一点,想得深一点,写出的文章也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其人也往往显得大气而睿智。

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与鉴赏水平。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自然会建立起一定的审美标准。一般来说,文化素养越高,审美的品位越高,鉴赏的水平也越高。如果把语言文字及其作品也作为审美对象,那么,文化素养高的人,其欣赏的标准也高,对自己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升高。也就是说,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写作学习中看待范文和习作的眼光也会提升,这就向更高更好的语文学习方向走去了。

二、探寻写作教学中文化素养培育的路径

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路径:

一是直接将传统文化作为写作对象。偶有教师质疑:学生写作文,应表现当下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我手写我心,写祖先遗留下的传统文化,是否有悖于写作教学的原则?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从未脱节,可以说学生时刻生活在传统文化中。比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寻访身边的文化传人,在采访和写作中加深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萌发对传统文化的钦敬。再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要求写游记,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去游览文化遗迹,然后写作,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到文化就在身边的亲切感。

二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学习与模仿对象。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极好的写作范本,值得学生咀嚼玩味,模仿借鉴。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时,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并且告诉学生,日记并非现在才有的写作形式,古代就有日记的雏形——手记,并出示《东坡志林》里短小有趣的记事篇目,让学生阅读体会其以事件发生发展为顺序、融描写抒情于叙事之中、以心理变化推进故事发展等记事特点,并尝试模仿写作,既提高写作能力,又提升文化素养。再如,第六单元“发挥联想与想象”,则可以引入古代神话故事,让学生把握其中人兽结合、天地往来等想象的特点,学习创作小神话故事,锻炼想象能力,也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三是开展融合传统文化的写作活动。说到传统文化,有些学生会以时空距离远为由拒之千里。而写作学习大多是教室里的闭门造车,很难与传统文化贴近。因此,开展融合传统文化的写作活动,可以缩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对写作内容有所感知,便于学生写作。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说明的顺序中,就可以让学生当堂剪窗花或做花灯,边做边记录,最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程序说明文。而第六单元《学写故事》,则可以先开展微说书活动,让学生在听说书、练说书中学习古人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叙事水平。

三、体悟写作教学中文化素养培育的得失

虽说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有益的教学实践,但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操之过急、生拉硬拽等问题,以免造成消极后果,这是我们在探索中体悟到的得失。

首先,循序渐进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实践中,身为语文教师,往往会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将灿烂的古代文明直接搬到课堂上,而忘记了学生毕竟只有十来岁,其文化功底尚浅。比如,引导七年级的学生写人物,选择《史记》中大段的传记,不加翻译,并大谈儒道精神等,就难免让学生不明就里,莫名其妙;再比如,在日常练笔中引导学生写对联,一开头就把字数、词性、内容、平仄等要求一股脑儿提出来,结果学生怎么也达不到要求,反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如果由字数、词性、内容到平仄,逐一加上要求,由一字、三字、五字到七字,慢慢加上字数,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能力,也不会对写对联望而却步了。

其次,把握方向是不可或缺的要义。因为引进传统文化的写作活动大多很有意思,学生往往也比较喜欢,这就很容易忘记了写作的任务,使活动喧宾夺主,以致教学形式影响了教学内容,写作课成了活动课。这需要教师牢牢记住自己的教学目的,把握好写作教学的方向。例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从字顺》中,有一道“写作实践题”: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教材编者也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写作教学之中。有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以“飞花令”的方式,展示其事先搜集到的有关“月”的古诗文,这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但如果不加引导和控制,学生便会沉溺在游戏里,忘了自己要写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及时叫“停”,插入对学生赏析诗文名句的要求,尤其是对其语言表达形式的赏析,并将其与自己即将写作的《月亮》一文相联系,这样才不至于跑偏。

再次,博古通今是应当拥有的胸怀。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往往会看向过去,看向古代。殊不知,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当下的文化生活依然值得学生关注与重视,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例如,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黄河颂》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歌词,而作为范例的,既可以是《黄河大合唱》里的经典,也可以是经过教师选择的当下流行歌曲里的经典。因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歌词与曲调更为熟悉,仿写便更加便捷,学习的成效也更大。不仅如此,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纳和引用,对文学以外其他文化样式的接受与借鉴,都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素养应有的胸怀与应持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的眼界才能开阔,思维也才能更加活跃。

由此看来,在写作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行之有道的,那就让我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努力实践,认真落实吧。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0)

猜你喜欢
月亮培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