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路径

2018-07-05 07:49赵岩谭向阳
人民论坛 2018年17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内化公民

赵岩 谭向阳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打造出了一个虚拟、匿名、开放的网络环境。但由于网络道德规范的缺失,公众网络道德培养还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需要,道德失范行为频发,道德问题凸显。通过在网络活动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公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络道德的困境局面将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网络道德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为社会带来了根本性变革,打造出与真实世界完全相对的“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相比,人们在“虚拟社会”所担任的角色、承担的道德责任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为此,针对网络道德问题的新型道德规范开始出现。网络道德是人们在开展网络活动时应当自觉遵守的各项行为的总和,主要是指以公民自身信念以及社会舆论作为主要手段进行调节、管控的道德规范。作为现实和虚拟世界共同对民众网络活动做出的道德要求,网络道德是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斷形成并完善的,它的产生不仅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健康网络道德关系本质的高度概括。与网络道德相反,网络道德失范则被认为是在网络环境下,个体由于网络道德约束的缺乏、内部自律条件的缺失而导致的非常规性行为。

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如下:一是网络价值异化。个体沉迷于网络世界,过分沉浸在线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中回避现实,将网络交际作为主要人际交往,从而产生丧失现实交往能力,现实社会感知能力退化等现象,最终对学习、工作乃至其身心造成消极影响。二是网络语言失范。这主要体现在个体在网络活动中使用不文明用语谩骂诋毁他人,传播虚假信息,干扰社会正常秩序。三是网络诚信缺失。指个体在网络行为中,特别是在聊天、交友、购物、申请账户等活动中使用虚假个人资料。四是网络色情泛滥。这则是指在网络上制作黄色网站,发布、提供色情信息服务,浏览色情影音图片资料等。五是网络侵权盛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侵犯,主要体现在散播木马等病毒、侵犯各类门户网站,盗取他人账户密码等;另一方面是使用权侵犯,主要体现在未经他人同意或未标明来源,对他人著作进行转载使用,侵犯他人著作权、知识产权等行为。

公民网络道德培养的时代意义

网络已然构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公民在网络世界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网络行为。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的行为,由于这些行为具有交互性质,因而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法律的双重规范。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隐藏特点,在不使用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很难找到行为的发出者。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导致道德、法律难以对个体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管制,出现谩骂、讽刺等不道德行为频发现象,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得网络道德失范。加快网络道德工作的开展,提升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有利于促进网名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

第二,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网络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网络中的相关信息也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网络空间中一些不良信息、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对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积极推进对公民的网络道德培养工作,能够提升社会抵御不良文化信息的能力,切断其传播途径,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第三,有利于培养良好公德。借助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相互联系,人们通过与陌生人交流,分享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事实上,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间同样具有一定的联系,两者间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着重培养公民的网络道德,通过提高公民网络道德意识,促使其反作用于公民的现实行为,带动其自身整体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保证公民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规范。

公民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提升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公民应提升自身对网络道德的认识程度。作为现实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道德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道德具备了一定的新形式,但是其仍受现实社会道德、法治的双重规范。在网络社会中,公民作为网络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网络活动中,公民在表达意愿、发表观点、传播资源时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工作。同时,应努力学习网络传播道德知识,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程度,以此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公民要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对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满足道德规范内容的道德意识转变为公民的潜意识行为,以此实现网络行为的文明化。

第二,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规范网络行为。自律作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是对自身进行立法管理、道德约束。网络空间并不是盲目的自由,也会受到道德的制约。现阶段,网络道德规范还存在一定不足,公民应该不断开拓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道德判断能力,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将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的社会道德准则转变为道德意识,通过自我批评教育等方式,实现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目的。在开展网络行为时,公民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网络主体的伦理意识,端正态度,严守网络礼仪,做到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网络关系,自爱、自省、自制,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

第三,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内化。道德内化指的是个体在开展社会活动的同时,通过认识、学习社会道德,并对其进行的选择产生认同,进而以其作为自身遵守的内在行为准则,最终转化为个体道德素养的过程。而要实现公民的道德内化,就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应当激发公民自身的内在道德需要。公民应以充分认识网络道德为前提,在对其进行理解、认同的基础上,激发自身内在的道德需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并将实现网络文明作为价值目标,最终实现自我道德体系的发展完善。其次,公民要实现网络道德的内化,还需激发公民的主体意识。公民应该激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主培养自我网络道德素养,自觉肩负起实现网络文明的重担。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打造出了一个虚拟、匿名、开放的网络环境。但是由于网络道德规范的缺失,公众网络道德培养还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需要,道德失范行为频发出现,网络道德问题凸显。当网络外部的社会监督、道德规范等无法保证网络行为的规范化时,道德内化的建设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在网络活动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公民的道德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公民的道德内化进行到一定的高度,实现他律转为自律,网络道德的困境局面将得到有效解决,网络将会迎来文明时代。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内化公民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