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刍议

2018-07-06 10:08陆丽
财会学习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风险财务管理

陆丽

摘要: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五个方面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随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实际工作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单位可承受的范围内,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一)会计核算方面

1.原始凭证不合规。会计核算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原始凭证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凭证不真实。单位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时,将超过预算控制数、支出标准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变更成其他合理支出。二是凭证内容不完整。票据上只有单位名称、日期、内容、金额,没有品名、单价、数量等要素。三是凭证不规范。单位没有取得正式票据,把收款收据、白条作为财务支出的依据。四是凭证不齐全,缺乏相关的审批、执行、验收资料等附件。

2.凭证审核流于形式。凭证审核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单独的财务部门,由行政部门兼管财务工作,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审核原始凭证。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一般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难以发现原始凭证存在的问题,使得凭证审核流于形式。

3.会计核算不规范。事业单位很多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又不注重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日常会计核算经常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如会计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使用不准确,收支科目没有设置明细账。

(二)预算管理方面

1.预算编制不科学。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只是根据过去事项和历史数据确定预算数,没有考虑预算年度单位工作计划、业务活动、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和内外环境变化,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单位的业务活动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预算执行缺乏监控。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控,出现问题或发生异常情况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可能导致预算目标无法实现。

3.决算编报随意性大。决算编报人员为了报表审核过关,在保持收支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整决算报表间的数据,导致决算数据失真,不能如实反映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

4.决算分析过于简单。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算分析只局限于决算数据简单对比和分析指标的计算上,没有深入分析数据增减变动、预决算差异的原因,发现不了单位在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解决措施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三)收入管理方面

单位将非税收入、资产处置收入及出租、出借等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缴入到单位银行保留账户,而未按照规定上缴到国库或财政专户。

(四)支出管理方面

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办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提高了事业单位总体支出管理水平,但仍有些单位支出管理不严格,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额支出未经集体决策审批。单位负责人直接分管财务工作,决定重大资金的开支使用,可能造成错误和舞弊的发生;第二,任意扩大预算支出范围。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使用资金,任意扩大支出的使用范围,用项目经费弥补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在事业单位经常发生,导致预算失去约束力;第三,擅自提高开支标准。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严格,没有严格执行省市经费管理制度、办法,擅自提高单位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培训费等费用的开支标准;第四,违规发放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有的单位违规擅自设立发放项目或继续发放已经取消的津贴补贴,如违规发放加班费、误餐补助、值班费。

(五)资产管理方面

一是电子支付录入和审核工作未完全分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实现电子支付。有些事业单位出纳人员保管电子支付的全部安全工具,既能录入电子支付凭证,又能审核电子支付凭证,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二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一些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相关工作人员更换时又未办理移交手续,继任的工作人员很难进行清理,最终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三是不按规定采购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多,花费的时间长,很多单位不愿意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程序,违规自行购买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商品和工程;四是固定资产账实不一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没有定期对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已经毁损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处置,造成账实不一致情况的出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上述风险,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各部门、各岗位业务流程上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有效防范和合理控制财务管理活动的风险。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合理设置原始凭证的内部审核权限、流程和责任,由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其次,单位要积极开展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种后续教育、会计讲座、研讨班、经验交流会,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技能,以适应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环节,单位要根据中长期规划、履行的职责和事业发展的要求,确定预算年度工作任务,在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预决算数据和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预算执行环节,单位应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偏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单位决策者;预算执行发生的异常情况,要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决算环节,一方面,决算数据上报前,安排工作人员审核决算报告,避免决算编报人员为求报表审核过关而随意修改决算数据的情况发生。审核发现存在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决算数据,把决算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中。

(四)增强收入支出控制

收入管理上,财政部门应全面开展银行账户年检工作,逐一审核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取消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保留账户,从根源上杜绝资金体外循环风险的发生。

支出管理上,首先,单位要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发生大额资金支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集体决策审批。其次,应按照经费管理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单位财务报销制度,规范支出审批权限和程序,明确预算支出的范围和支出事项的开支标准,为支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再次,加大支出的审核力度。办理支付业务前,财务人员要全面審核支出凭证,重要审核支出的合法、合规性,审核中发现不符规定的支出申请,应当拒绝支付。

(五)改进单位资产管理

改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健全单位资金管理,合理分工,不得由出纳人员一人保管电子支付的全部安全工具,确保电子支付的录入和审核工作相互分离。第二,加强往来款项的日常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往来款项的核对、清理、催收工作,妥善保存往来款项业务记录。工作人员变动时要做好交接手续,核对各往来款项的余额,交代清楚其形成的具体时间、原因、内容及清理进展情况。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应当查明形成原因,根据情况进行清理、结算和坏账损失处理。第三,完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报告工作,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第四,加强固定资产采购活动的管理,根据采购计划,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直接购买等采购方式。第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组织资产管理、资产使用、财务部门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妥善处理。

(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单位应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组织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审计问题未按要求和期限整改的,实施重点监督,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徐新峰,曾倩.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6(3):45-45.

[2]赵翠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财经界,2011(12):155-155.

(作者单位:武汉市度量衡管理所)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风险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