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8-07-07 02:49范琳娜
关键词:分值偏瘫中风

范琳娜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脑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疾病,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致残率却逐渐升高,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为重度致残,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康复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并且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致残情况的发生率越小[1],本文的研究为神经内科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特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缺血性患者为27例,出血性的为13例,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4±2.67)岁;对照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缺血性的患者为26例,出血性的为14例,龄范围在4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2±2.3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1)心理康复指导,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偏瘫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常表现自卑、依赖亲人、心情急躁等,因此向患者家属介绍配合治疗,患者与家属信任护理人员,解除患者心理障碍,调整最佳身体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治疗。(2)肢体功能锻炼,偏瘫患者保持良好体位,采取仰卧位时,肩应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其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3)语言功能锻炼,主要是通过刺激疗法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患者沟通、语言表达能力。(4)吞咽功能锻炼,首先进行声门上吞咽,其次用冰的棉棒接触刺激患者舌根部、咽后壁及软腭,之后让患者做吞咽的动作,同时以按摩手法帮助其吞咽[2]。(5)如上述锻炼患者的效果较理想,可让患者做伸、缩舌、向侧方伸展以及上翘的运动,另外让患者试着微笑,嘟嘴等,练习其口、面部肌群的力量。最后指导患者如何进食,上抬喉部,按密度从小到大的原则给患者喂食容易吞咽的食物。(6)中医针灸治疗,针灸的穴位选择为,主穴为颞三针(病灶对侧)、四神聪、风府、哑门、四关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针对于语言不利的患者在加入舌三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痰热腑实型的患者在上述穴位以外在辅以内庭穴和丰隆穴;肝阳暴亢型的患者加以太溪穴;阴虚风动型的患者在配以太溪穴、风池穴;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加以气海穴;风痰阻络型的患者则辅以丰隆穴[3]。

1.3 观察范围

观察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

1.4 效果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90%以上;有效是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50%以上,无效指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不足50%[4]。

1.5 统计学方式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2.2 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情况对比

比较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情况,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情况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情况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0.35±3.55 12.05±2.81对照组 40 20.64±3.67 15.97±3.28 P值 >0.05 <0.05

2.3 治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对比

分析上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均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1.33±3.08 89.26±2.88对照组 40 50.69±3.27 70.55±2.04 P值 >0.05 <0.05

3 讨 论

偏瘫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的发病原因较多,患者发病是会出现头晕、恶心、肢体不灵活、一侧肢体麻木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意识、语言等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的较为全面的干预措施,更具有细节化,从多方面改善患者偏瘫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特征稳定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康复时间,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越早的进行康复锻炼其效果越理想[5]。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不难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2.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超过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偏瘫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等.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优先出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9):1087-1090.

[2] 陈春芹.基于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123-124.

[3] 韩明姬.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162-163.

[4] 乔士光.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观察优先出版[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115-117.

[5] 刘传立.针药并用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07-810.

猜你喜欢
分值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