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尤家四代人与高安老虎山 抗日英烈墓

2018-07-07 09:20易集明刘祝琴
党史文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安市高安陵园

易集明 刘祝琴

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的老虎山下,长眠着一群为国捐躯的英雄忠魂。这里有英雄的故事,更有尤汉清老人及子孙守护这些忠魂的感人佳话。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致敬英雄的家人。

以少胜多、重创日军的高奉战役

1941年12月24日,侵华日军进犯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三军在高安、奉新地区,与驻扎在南昌的日军对峙。日军由生米镇和安义向高安、奉新进攻,高奉战役打响。这次战役,第十二师奋起抗敌,不畏牺牲,认真执行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下达之“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军,后退决战,反攻歼灭”作战方针。经过十数个昼夜浴血奋战,日军被打退,我军共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官兵1600余名,缴获敌军枪械装备、战马、军刀无数,粉碎了日军打通赣湘公路、会合湘北之敌攻占长沙的梦想。第十二师除预备的一个团外,参战两个团英勇牺牲和负伤的官兵近半数。我军阵亡官兵1000余人,其中有碑文记载的673人。

老虎山抗日英烈墓的建立与重建

1942年2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军长杨宏光、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张与仁、第十二师副师长蒋文光共同主持修建第十二师第三次长沙会战高奉战役阵亡烈士国殇公墓。公墓位于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集鎮以西约1000米处的老虎山。陵园总占地14.9亩,内建有墓窟、墓塔,并树碑记。其中墓地占地2.3亩,共安葬第十二师阵亡官兵673人。1962年,附近村民拆除公墓碑石用于修复抗日期间被炸塌的龙潭桥。1983年5月,高安县文物部门经过普查,将烈士公墓列为“高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名为“高奉战役抗日将士公墓”。

针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实的一系列倒行逆施之举,为了澄清历史真相,告诉后人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社会各界对重修烈士公墓的呼声日益高涨。英烈后人和抗日史研究专家更是迫切希望进一步修缮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把历史告诉后人,警惕苦难重演。2014年6月,高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修复工作。市委副书记邓湧川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立项组、对外联络组、项目实施组、文史资料组、影像资料组、文物修复组等七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迅速开展工作。市政府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全力支持公墓重修。工作组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公墓原貌,通过走访附近高龄老人,尽量复原公墓初建时的情景;派人到奉新了解国民革命军第一八四师所建的抗日纪念标;派人赴江西省档案馆、博物馆,南京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当时民国日报,查阅新三军的资料,查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元的回忆录,搜集大量文字资料;安排文物部门进行实地勘察,确定墓地的准确位置;派人取出已嵌入龙潭桥的墓碑、石碑,能恢复进公墓的尽量恢复,不能恢复进公墓的,保存在高安市博物馆;与高奉战役幸存者及烈士后代联系,争取大力支持。

修复过程中,台湾、云南等地参战官兵与后人热情参与互动,烈士杨开龙的女儿杨选昆女士多次到墓地祭奠、考察,个人还捐善款1万元,而且把修复中的照片发给高奉战役健在者、前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三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第四连上尉连长、台湾陆军退役少将胡绍康先生(时年97岁)。胡绍康将军欣喜万分,并于2014年12月倾情写下纪念文章《重修老虎山公墓纪念文》,表示对公墓重修的支持与赞赏。此文已被刻于陵园的文化墙上。

2015年清明节前夕,陵园正式向各界人士免费开放,供人们瞻仰祭奠先烈。整个公墓陵园花费4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15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陵园广场。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南角为进入公墓陵园的牌楼和门卫室,牌楼上书“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九个金色大字。东面有两块碑廊,一块是从龙潭桥面上所取出、后保存在高安市博物馆内的主碑石,以及军长题词、师长所书墓志铭和阵亡官兵英名碑的照片;另一块即是胡绍康的《重修公墓纪念文》。连接广场和祭拜区的是大理石做成的15级台阶,台阶的两侧是绿化带,中间有大理石砌成的标语墙,“中华各民族同心抗日,神州好儿女壮志殉国”18个大字镌刻于其上。2.祭祀广场。祭祀区占地2000平方米。祭祀区中心是纪念塔,纪念塔高6.73米,塔成三角形,像一把军刺,正面刻着“陆军新编十二师第三次长沙会战高奉战役阵亡烈士公墓”鎏金隶体大字,两个侧面镌刻了新编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张与仁的亲笔题字(原碑临摹)。塔基呈四方体,正面为军长杨宏光的题词,后面为师长张与仁题写的《墓志铭》,两侧镌刻的是英烈们的名字。祭祀广场对称的四块草地上,用大理石和葱兰组成“勿忘国耻”四个大字。祭祀广场的两侧为两条文化长廊和高安抗日战场阵亡将士英名碑。南北两侧文化长廊上端分别镶有“落后就会挨打”和“国强才能民安”标语。文化长廊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文化。高安抗日战场阵亡将士英名碑共有6块,由中共高安市委、高安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12月敬立,碑上镌刻的是1492名在高安抗日战场阵亡的将士英名。所立英名,均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3.墓茔区。墓茔区占地1000平方米,呈阶梯式,由三圈扇形组成,前面竖立6块张与仁师长题词的原墓茔碑,装有阵亡英烈骨灰的673个坛子和尤汉清老人的遗体就安葬在其间。

尤氏父、子、孙接力守墓

高奉战役中幸存的尤汉清老人时任司号长,祖籍云南宣威南门街,生于1918年农历三月初九,病逝于1999年元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年仅19岁的他,为保家卫国毅然参军。1942年参与高奉战役,幸存。1945年9月5日,他随部队在九江参加日军投降受降仪式。之后,他主动留在龙潭守护牺牲战友的墓地,并定居龙潭。后娶妻生子。每年他都带着4个儿子给战友扫墓,年复一年,54年从未间断过,直到病逝。尤汉清老人弥留之际留下两个遗嘱:一是逝世后安葬在公墓内,陪伴他的战友们,站在队伍的前方继续履行司号长的职责,并表示“生前同为战友齐抗敌,死后黄泉路上再相逢”;二是要求子孙后代坚持接力守公墓。尤汉清老人生前经常教育后人要铭记历史,感恩先烈。老人离世后,他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一晃70余载,尤氏子孙四代坚持到公墓祭扫、守墓。尤家兄弟表示,“会一代接一代为这些抗日英雄守墓,他们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人”。

透过这份执著和至诚,人们从尤汉清和他的儿孙们身上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永志不忘先烈们舍生取义的感恩情怀。尤家人守护这一座座碑,也树立起一座座碑,彰显了中国人的信仰,守卫国家不犹豫,守护亲人不抛弃,爱国、爱家、爱亲人、爱同胞。向英雄致敬,向英雄的家人致敬!

题图 烈士墓重修抚慰英灵。尤汉清的大儿子尤国庆(左)和四儿子尤天龙在清除墓园里的杂草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史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 / 梁发明

猜你喜欢
高安市高安陵园
拉标杆树品牌 全民关爱下一代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森林城市建设关键点研究
走进陵园(外一首)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陵园艺术雕塑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