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升腾振兴大气场

2018-07-07 09:20
党员生活 2018年9期
关键词:沙洋沙洋县土家族

蓝色天幕下,宽阔的柏油路上,一辆辆汽车轻快地奔驰着,两旁高大的行道树纷纷向后退去。沃野平畴,成片的低矮果树,冠盖如云,间或有三三两两的农民忙碌着。“太美了,太美了,简直超乎我的想象!”4月19日,前往沙洋县采风的客人向鸿掏出手机贴着车窗拍个不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沙洋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致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梦想越来越近。

一地一业,托起产业发展新希望

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土家族特色民居鳞次栉比,气势如虹,游人在花园般的小区休憩、游览。参观人员伫立在沙洋县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招商引资项目效果图前,翘起大拇指啧啧称叹。

“我们打算打造一个集居住、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土家移民风情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乡亲们富起来!”村支书杨祖安介绍,他们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打造出“江汉土家第一镇”“荆楚移民第一村”。

三峡土家族村,是一个整体移民村。2000年,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信陵、沿河等乡镇13个自然村的1500余位村民,为支持建设三峡工程建设,告别故土整体搬迁而来。

为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引导村民流转土地“连户成片”抱团发展特色产业。目前,随着泽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荆半夏科技产业园的先后成立和入驻,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梦想。

“一村一业、一地一策、一户多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助推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沙洋镇党委书记王翔宇介绍。近年来,针对村民存在的发展难、增收难、就业难现状,沙洋镇大力优化结构、推进产业融合。“10年前,三峡土家族村还是一个空壳村、薄弱村;如今,已一跃成为仅租金收入达45万元的富裕村!”

而沙洋镇卷桥社区,是沙洋县一个成立不久的城郊社区。辖区征地拆迁范围广,入驻企业多,社区收益随之增加数百万元。是一分了之?还是守着金矿吃老本?社区党支部按照“一地一业”的思路反复论证后,决定将资金用来建厂房出租,“以厂养事”,将资金变资产。

“巢筑好了,凤凰自然而来。”社区支部书记黄子雄如是说。说干就干,社区投资相继建成汇立方工业园、卷桥新工业园,两处厂房年租金达90万元,集体经济实现“利滚利”式增长。

沙洋镇只是沙洋县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沙洋县按照“一地一业”的思路,力促产业兴旺。该县以创建“中国菜籽油之乡”为动力,着力打造“最美油菜花海”,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多万人次。以争创全国小龙虾出口大县为契机,大力推广稻虾连作,全县小龙虾产量3.1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推行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荣膺首届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

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荷包”也开始鼓起来了。伴随众多项目落地,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村子里的“油水”多了起来,如何让权力不 “任性”?

沙洋县广泛推行“一统三治”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党建为统领,实行“自治、法治、德治”兼管齐下,迈向乡村治理有效的路径。

“小微权力我们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沙洋镇卷桥社区广场,一群文化志愿者随着歌曲《小微权力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载歌载舞,众多围观的居民跟着翩跹起舞。

沙洋镇党委组织委员刘江国介绍,沙洋镇围绕村级事务决策、工程建设、“三资”管理、社会救助救济与补偿补贴、社会事务办理等5类事关群众利益、权力事项,梳理出18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并绘制成18幅重點事项办理流程图,汇编成册广泛发放。

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目前已在沙洋县广泛推行。从党员干部到广场舞大妈,从城镇机关到边远农村,“微权”监督家喻户晓,让村干部的工作晒在阳光下,规范了村干部权力运行,破解用权“任性”,遏制了村干部“吃拿卡要”和“优亲厚友”的不公现象。村民少了一份误解、多了一份信任,村级事务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参与。

沙洋县遵循自身特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针对流动党员管理这个“老大难”,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之家”,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

开通“红色e校”学习平台,开展党员QQ在线学习,全面推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与管理制度。除此,还在流动党员中实行积分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关注、参与、支持家乡事务,让流动党员真正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留住乡愁,守望乡魂,让文明乡风劲吹。沙洋县大力倡导文明乡风,让自治、德治、法治的内容寓教于乐。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组建了“土家族艺术团”,让古老的巴东歌谣被带到江汉平原。村里组织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编印村民刊物,实行以文教化,开展“文明户评选”,让正能量蔚然成风。

“现在,这里成了我们巴东人的第二故乡!”老党员许贤成自豪地说。

多极发展,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招商项目选址,工程车辆穿梭往来,村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文化广场、白虎祠堂、移民英雄牌、特色手工艺一条街、集中住宅区等工程建设将陆续启动”,村支书杨祖安介绍,项目建成后,文化旅游业成为将村级经济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新引擎。如今,行走在沙洋县的城里乡下,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随处可感受到发展升腾的大气场。

“在发展方式和路径选择上,沙洋县选择多极方式务实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沙洋县委、政府表示,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精华成为建构生态文明的指南,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利用土地集中连片耕种优势,沙洋县重点布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试点,夯实农业发展工作基础。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新建一批田园综合体,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打造一个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沙洋沙洋县土家族
球迷爸爸
土家族情歌
沙洋县水稻“一种两收”品比试验
土家族
让“优质粮食工程”落地生根——对京山、沙洋两县实施“优粮工程”的调研及思考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沙洋
听·烟花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沙洋公安局:中金行涉嫌集资诈骗案仍在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