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过度奖励,让孩子变贪心

2018-07-09 07:41
家教世界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过度玩具

孩子从一岁多至两岁开始,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很多家长都抱怨娃越来越难带,说啥都是“不要”“不好”。而家长为了让宝宝听话一点、配合一点,也是各种演技全开、连哄带骗、威逼利诱。

你真的会奖励孩子吗?

每当宝宝不配合的时候,家长们最常采取的方法就是用奖励来收买他。殊不知,用奖励作为宝宝行为的引诱和刺激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你的过度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心、爱讨价还价、越来越难满足、越来越不听话哦。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他变得越来越难搞,没有物质上的利诱根本不配合。

过度奖励的危害

孩子变得功利和势力,做任何事都要有回报。不给看电视,就不好好吃饭。不给吃饼干,就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宝宝都要讨价还价地谈条件。哪天没有奖励了,宝宝就不愿意行动了。错误地把行为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把努力变成了一场交易。

没有好处,别想我配合!那些不给好处就不做家务,不给奖励就不好好写作业的熊孩子就是这么来的。

家长省了力气,但无益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过度奖励容易使孩子误以为做某些行为只是为了奖励,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为奖品而行动,对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孩子错失体会成就感的机会。用奖励来让孩子配合,孩子将体会不到一个好的行为给他带来的成就感。

当宝宝能自己用勺子吃饭,能自己将积木收拾好,这些行为本身能给带他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夸奖,宝宝就会更有动力做好这些事。

不用物质,用什么来奖励孩子?

说了这么多过度奖励的危害,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不用物质奖励而希望宝宝配合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在这个育儿难题上,“斯坦福妈妈”陈美龄的方式很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

陈美龄告别歌坛后,她并没有因此完全停滞自己的学习和深造,一直在国外攻读“儿童心理学”的学位。在大儿子2岁多,还怀着二儿子的时候,陈美龄拿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不仅如此,这位超人妈妈把自己的三个孩子也都培养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在谈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时,陈美龄提到的一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用物质奖励孩子,用有趣的事来奖励孩子。这件事必须是家庭成员可以交流的事,不可以物质化。

抛开用物质去取悦孩子,有趣的事能让孩子收获物质之外的满足,和家人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远远比物质来得有意义得多。

比物质奖励更温暖更高级的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孩子

每次和儿子一起收拾玩具,最后一步把游戏桌放归原处的时候,我都会邀请他一起搬。我抬着一头倒退,宝宝抬着另一头前进,一边搬一边感谢他:“这个真的太沉了,多亏了宝宝帮忙,妈妈才能轻松一点。太感谢你了!”

儿子脸上骄傲的小表情,是给他糖果作为奖励,让他收拾玩具时永远看不到的。当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他收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更温暖、更有价值。

每一个乖宝宝的身后,都站着千遍万遍不厌其烦耐心教育的家长。在培养宝宝好的习惯这点上,家长千万不能图省事!

猜你喜欢
斯坦福大学过度玩具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斯坦福大学 超神的凡人之躯
看电影,选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愁找不到工作
斯坦福大学成立以人为本的AI研究院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