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

2018-07-09 18:46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8年13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农村

王海珍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城市向农村的深入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尽管面临众多障碍,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电商、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潜力巨大,存在诸多创新创业机遇。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应的政策,通过建设农村创新创业综合试验示范区、促进城市与农村创新创业资源实现有序对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探索农村创新创业融资新模式、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充分释放农村创新创业的潜在动能。

201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联合举行了《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及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测评报告。测评报告指出中国农村发展四大趋势:一、农村发展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15年,全国层面农村发展指数为0.623,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0.045。生活水平维度对总指数的增长贡献了35.6%,在五个维度中贡献最大。与2011~2014年期间相比,生态环境维度的贡献率有较大提升,城乡一体化维度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二、地区差异延续缩小趋势。农村发展水平在省份之间继续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分布特征。三、中西部与东北地区面临的维度间发展失衡问题明显缩小。四、各维度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距,但差距趋于缩小。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有序推进,试点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性探索,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但这项改革仍面临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改革目标与农村集体所有制之间存在矛盾、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滞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封闭运行的限制性规定影响了改革的效果、没有明确如何解决非试点地区的改革试点等。因此,应探索以户为单位实现农民成员权与财产权的统一、稳步放开农民股权流转范圍、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试验。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从过去8亿人“吃不饱”,到如今14亿人“吃不完”,农业已从追求高产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农村是关键。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社会问题很关键。

一些地方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村公共服务难以有效供给。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环节难突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因成本高而难以普及,民生短板亟待补齐。有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近1.5亿,其中近六成分布在农村。如何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关系着农民是否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农村全面转型面临八大挑战:一、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二、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三、“谁来种地”难题尚未破解。四、农业规模经营面临巨大挑战。五、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六、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七、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八、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内容之一。这项战略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具有重大意义,内容非常丰富,工作很有挑战性。理解和实施这一战略,要有历史维度、理论高度和实践广度。实施这项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还与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有重要关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要求新蓝图。从理论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系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抓手。从实践角度看,它是呼应老百姓新期待,以人民为中心,把农业产业搞好,把农村保护建设好,把农民发展进步服务好,提高人的社会流动性,扎实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进步遇到的现实问题的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与国家对外实行开放经济战略进行组合配套系统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深层次矛盾的既重要又可控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社会稀缺配置效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深、越来越细。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需要考虑市场体制运行所内含的生产过剩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需要不断扩大稀缺资源配置的空间和范围。

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呼应新时期全国城乡居民发展新期待,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教育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实践中,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都迫切需要解决。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广大市民和农民都对新时期农村的建设发展存在很多期待。把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战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完善体制,搞好建设,加强领导和服务,不仅呼应了新时期全国城乡居民发展新期待,而且也将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教育科技文化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已经给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秦中春指出,新时期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总结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的“三农”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系统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的具体体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按照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进行考虑设计,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和新平台。从国家宏观上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加者是全体国民,振兴目标要服务于全体国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讲求粮食安全、产业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三位一体。从各地区各部门看,要结合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实际和部门工作资源实际,着眼全局和长远,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深入谋划、扎实推进,把这项战略贯彻落实。重点是要转变发展观念、搞好目标定位,突出区域特色、实行错位竞争。要创新实施手段、突破瓶颈要素制约,抓好组合配套、提高发展水平。要强化组织管理、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合作平台、促进分工深化。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地点在乡村,全国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乡村在振兴的内容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各地必须实行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在追求粮食安全、产业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上进行理性选择。我国乡村的地域辽阔,乡村类型多样复杂,乡村与乡村之间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乡村距离城镇很近或者就在城镇规划范围之内,区域人口属于净流入趋势,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融入城镇;而有的乡村距离城镇很远,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大规模转移,区域人口属于净流出趋势,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少耕休耕、退耕还林还草或者纳入生态风景旅游区建设等。要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推进乡村多功能性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对乡村进行分类,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实行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退则退、宜居则居。第一类是在粮食主产区和核心产区,要重点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二类是在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地方特色农业做强做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在农业产业的发展选择上,要面向世界,有竞争优势;面向未来,立“工匠精神”;面向现代化,提平台高度。第三类是在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不适宜发展农业产业的区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农业商品化生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护性开发农业多能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把绿水青山建设成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不管哪一类地区,在现阶段都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目前“三农”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和一些地区历史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要做好人力的文章。大力促进乡村地区、涉农部门和涉农产业人的全面发展,配好用好干部,加快弥补人才、知识和技能短板。进一步扶持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积极引导和支持城镇市民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乡村人口的社会流动能力和社会流动性。加强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大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要做地权的文章。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路、水利、电力、电信、燃气和社区建设水平。借鉴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及国际经验,探索建立农地收储和整治机构,提供“土地银行”中介服务。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等级。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稳定长期投资预期,激发农业劳动者积极性。

要做好资本的文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改革创新金融体制,探索设立乡村开发基金等,服务乡村振兴。

要做好技术的文章。既要推进物的现代化,更要推进人的现代化,还要推进生态建设的现代化。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分工分业,有所创新,错位发展,促进区域内联合与合作,拓展区外乃至全国和世界市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探索跨行业融合产业,推进严格管理,打造品牌效应。探索组建专业化运作的商会协会,发挥商会作用;成立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发挥企业运作作用;开行运输班列,发挥交通物流支撑作用;健全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发挥标准规范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既有乡村力量,也有城镇力量;既有党政力量,也有市场力量,还有社会力量;既有国内各界的力量,也有国外支持的力量;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分工合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从生存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角度,共建美丽中国。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农村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