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煤矿工作的年代

2018-07-09 10:52张栓柱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门头沟头灯安全帽

张栓柱

上世紀50年代,父亲和母亲从河北农村老家一路走到门头沟区,也是从那时起,父亲到门头沟煤矿当了一名矿工,在矿上工作了近30年。当年,许多青壮年从河北、山东等地搭帮结伙到门头沟煤矿上班,一个采煤队(班组)有三两个人来自一个乡(村)的很普遍,叔侄、兄弟同在一个队(班组)上班的一点不新鲜。这张照片是父亲(前蹲者左一)在煤矿工作时与工友的合影,其中有个人就是父亲的同乡。

五六十年前井下采煤条件比较落后,支撑巷道顶板用的窑柱,都是松柏圆木柱子,因为那时候没有液压式钢柱。听父亲说,采煤挖煤主要靠人工,工人从掌子面采下来的煤,先通过一米来宽的皮带传送机运送到翻斗罐车里,电车再牵引翻斗罐车到矿井井口下边,然后由提升设备、矿工的升降机(俗称罐笼)把翻斗罐车提升到地面,转运到煤仓。那些年,井下工人穿的是那种又粗又硬的蓝黑色工作服,一班下来不仅很脏,而且被井水、汗水弄得湿漉漉的;工人头上戴的安全帽,最早时是柳条编的(俗称帽斗),后来更换为合成硬塑料的;安全帽上的头灯是电池灯,长方形蓄电池挎在皮带后腰的位置,每天下班后交给头灯房充电。到了80年代,井下工人的工作服、安全帽、高筒胶靴等劳保用品质量和数量有所提高,还或多或少发过手套、毛巾、肥皂、口罩等。

那时,工人上一天班从井下上来,除了牙是白的,手脚脖子脸全是黑的,进了澡堂子脱光了,前胸后背胳肢窝还是黑的。每天他们最享受的就是洗个热水澡,洗去煤尘、汗水,洗去疲乏劳累。普通百姓那时洗澡和购买商品一样很不方便,年纪大些的一般年节前去国营浴池花钱洗一两次,其他时间就在家里简单擦洗擦洗了事。要想去矿上澡堂子洗个澡,不找熟人,就得找澡票。记得1967年前后我去门矿澡堂子洗过几次澡,去的时候先算计一下,尽量别赶上工人们下班,那样可以用干净水多洗一会儿。

门头沟煤矿是座百年老矿,早年间,英国人、日本人为了掠夺煤炭资源,曾直接插手、干预过煤矿开采、管理。1948年京西矿区解放后,矿山回到人民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下采运煤设施设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安全生产依然不那么乐观。解放初期那二三十年,井下仍然时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每发生一次事故,抢险救护车辆揪心的呜叫声就让矿工家属焦急地打探、等待一次,如果谁家“下井的”到点还没到家,肯定坐立不安。

上世纪60年代,门头沟煤矿建立了一个泥塑展览,讲述了煤矿百年发展变迁历史,雕像逼真,形象生动,很有教育意义。人们看过的电影《矿灯》,讲述的就是门头沟煤矿的历史。

两千年之初,门头沟煤矿关停。如今,人们已很难看到那些年储运煤的煤仓、机车、铁轨和澡堂子等遗迹,唯一的老物件或许只有百年前建起的那个井架了,它就像京西煤业不朽的历史,沉重沧桑。

猜你喜欢
门头沟头灯安全帽
初入户外,如何选购你的第一款头灯
门头沟区委:着力系统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
爆笑四格
报社春季公益演出 门头沟开锣了
Titanium H1A头灯
门头沟红叶银杏节
危险
门头沟的煤
明灯
“多功能”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