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促启,让学生大脑快速运转

2018-07-09 18:45蒋海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济南题目解题

蒋海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身份,要求教师实现由单一的“主讲人”向多元化的“引导人”的身份转变。教师引导要像“导游”一样把这个地方的具体内容介绍给学生,提升学生对这一新的“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点的思考与创新意识。要想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引导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启发的作用。

一、导读中启发,提升学习兴趣

“导读”是一节课开始之前对全文的介绍。很多教师开展导读环节时往往喜欢单纯地介绍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无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教师应在导读过程中加入启发环节,让学生没有学习课文就已经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学习欲望。

比如这是讲授《济南的冬天》时,一段教师引导学生的对话。

师:我们都已经学过地理,都应该知道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变化了吧。

生:知道。

师:那在大家心目中,冬天是一种什么样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差异?

生:冬天会下雪,冬天能滑冰。

师:那其他地区的冬天呢?比如济南。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济南这个城市名并不是很陌生,但少有同学去过济南,因此基本没人回答。

师:咱们是不是可以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尝试猜测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经过教师的启发,大家很快发现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最后教师再引导大家关注课文本身。

师:济南的天气真像它的气候类型说的那样吗?我们一起到《济南的冬天》中寻找答案吧。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启发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下一步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导思中启发,增强反思欲望

“导思”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条教学路线,让学生沿着这一教学路线的途径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多种角度提升对问题答案的解决欲望,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反思欲望。

以讲授课文《春》为例。

师: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钻”,把“钻”改为“长”是不是更贴切一些?

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回答。

师:大家先尝试解释一下这句话中为什么说小草是“偷偷地”出来的。

生: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将小草比作了人。

师:非常好,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去想,上一个问题能不能想到答案?

生:既然是拟人,必须要把后面的动词也变成“人”的动作,所以应该用“钻”。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开始你们没有想到解题的方向呢?

受到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大家纷纷分析出自己没有解答出问题的原因。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展开导思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逐步分析出问题的答案,更能让学生逐渐形成反思的欲望。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深入透彻的反思,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

三、导练中启发,促进思路创新

“导练”与“做练习”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做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做各种题目,当学生做完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一起“对答案”。“导练”的模式与“做练习”正好相反,它要求教师在学生做题目之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途径,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解题路径的正确性,随后再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当问题解答完以后,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更多的角度创新自己的答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雪》时,有这样一道题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为什么在作者的诗中,却都被下调一格?”这道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轻松地找到答案,但教师在题目后面加了一个限定词,启发学生形成更强的创新精神:让大家随意选择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同学们给出了类似于“突出重点”“还看今朝”“欲扬先抑”等词语,尽管这些词语有些并不是很恰当,但在不断总结词语的同时,学生解题思路的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启发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想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必须采用引导的方式启发,让学生一步步地达到既定的教学要求。实践证明,教师因材施教地对学生学习展开启发式教学,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启发切点融合,这对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导读中启发、导思中启发、导练中启发等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梁豐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济南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