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2018-07-09 13:51林婷婷
商情 2018年26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普惠信用

林婷婷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已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解决好不平衡发展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因而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要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农村。

【关键词】普惠金融 农村数字

一、普惠金融的提出与发展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首次提出的,2008年9月由六十多个发展中国家成立了普惠金融联盟,中国也于2011年加入。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就有”普惠金融“身影的出没,这是该概念第一次在党文件中出现,因而也促使了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俐佳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年一2020年》)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以国家层面来确定普惠金融,接着把普惠金融的原则向了全世界推出,并于G20峰会上主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原则,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普惠金融于农村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的征信体系不够健全

金融服务主体发放给贷款申请者贷款的主要依据是征信,如今随着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及保险等的快速发展,现今的征信服务己无法满足普惠金融的发展需求,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户和农民的征信体系建设愈加欠缺,因为农村的征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信息搜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的缺乏

农村普惠金融所面临的客户群体更多的是由农民、低收入人群、妇女、老年人以及小微企业等容易被常规金融所排斥的群体所组成的,而对于这些群体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难点就在于要面对他们的金融知识的欠缺以及金融素养的匮乏、金融消费技能不高、金融消费意愿较低等问题,且金融知识及金融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建立起来,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培养。

(三)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环境建设的欠缺

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了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数字金融基础的支付结算体系这两个部分。而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农村的网民数量增加一直是较缓慢的,有时甚至出现了农村网民规模下降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人口逐步减少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形态与外部联系较少,农村居民上网的意愿较弱,不感兴趣或者不会上网。

三、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

(一)完善信用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普惠金融的长效发展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持续完善和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其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也依赖于金融机构对信用信息的有效运用以及创新。对于信用环境建设我们需要注意到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搭建符合其农村特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其与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相互补充,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所需要的良好外部信用环境;三是要完善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收集整合、加工处理以及分析运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参考,为政府与多方开展普惠金融合作提供有力的信用信息支持。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金融的积极性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就是“共享“和”普惠“,它的基本原则中有健全机制、持续发展,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及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这体现的是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彼此融合的特点,只有政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在政府引导的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覆盖性全面且能够将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的的普惠金融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而进行评估和检测,使得政府能够精准”发力“;还要完善农村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布设普惠金融惠农设施(惠农ATM机、惠农POS机)和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及完善支付手段(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的推广运用)。

(三)完善相关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

完善农村金融教育内容的框架,使其了解普惠金融产品,有助于提升自身素养,并通过其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也提高了普惠金融市场的创新型和有效性;通过对农村居民进行个人征信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其能够了解诚信的好处以及违约的后果,进而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深入拓展农村金融知识的传播渠道,并加强常态化农村流动宣传教育来全面提示农村居民的整体金融知识水平,如通过相应的公众号,宣传栏,街道建筑物外墙。

(四)提高金融科技的利用率,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运用

数字普惠金融是在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在内的数字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可以弥补在传统金融服务上的短板,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低成本性和广覆盖性,使得普惠金融的路径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对于农村地区,先要加快其经济生活的触网率,才可能支撑良好的数字普惠金融的环境。其次要以各类支付结算体系为载体,推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使其在未来诞生一些更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反哺整个体系。如,民间资金可以通过P2P网贷、众筹等普惠金融机构来加大金融市场的供给,提高“边缘群体“融资的可获得性。

四、结语

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着许多挑战,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引导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普惠金融改革中金融机构的参与度,此外,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实现多路径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骞,朱博文.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

[2]郭兴平.基于電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0,(3).

[3]郑中华,特日文.中国三元金融结构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宏观经济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普惠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