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2018-07-09 08:36王炼炼高成海
关键词: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全球化

王炼炼 高成海

摘 要: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动力。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因此也作出了调整。本文基于时代变革的视角,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变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渊源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展开全面剖析,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更多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渊源;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44-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渊源

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为主要思想来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世界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联系中国的现实来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所谓观点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立场,分析事物利弊和适用性的表达。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矛盾、两个“必然”、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又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由实事求是的思想、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群众路线的思想等构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资源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一种外来文化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之中,是与本土文化的兼容性分不开的,也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有关。新的外来文化想要真正融入民族文化的血液里,就一定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和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马克思主义要让中国人民真正的接受、理解和认同,那就需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磨合。当然,马克思文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都是同一性质的,都具有相同的文化性质。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为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顺应时代进步发展潮流,符合中国人民精神需要的,其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风俗习惯等已经融化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肌体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这对马克思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秀文化这一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最先进的文化果实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当前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理论学说。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西方国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们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要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我们对悠秀的外来文化都应该怀着尊重和理解的心态,要在理解它的基础上认识它,而不是一味的去拒绝和排斥,应该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并做合理取舍。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一时代潮流面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把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世界影响力作为重要目标。“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一)经济全球化与邓小平理论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从广阔的全球视角出发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策略思想。对外开放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中国的发展。同时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就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角度认识到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在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正历经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在科学技术方面更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达国家都在制定本国的科技發展战略,想要占据科技制高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邓小平坚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体经济,邓小平为此多次阐明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主张。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不能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上争论不休,而应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自主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二)全球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具备世界视野和全球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经济因素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发展经济成为各国制定内外政策的着眼点。所以,能否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成果,它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引领作用,对民族精神具有凝聚作用。文化能否具有先进性关键要看能否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是否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标准。

(三)经济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而科学发展观正是这种主张的体现。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经济发展乏力,阶层固化严重,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等出现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贫富差距不断的拉大,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将陷入停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缩小南北差距、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我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具有指导作用,对其他国家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其次,科学发展观主张的全面发展,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谓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并且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前提下。最后就是科学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但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也要实现绿色的、和谐的发展,不仅顾及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也要顾及人类长远利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41.

〔4〕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07):1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0.

〔6〕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探讨,2006,(03):8.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2.

〔8〕赵明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辨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02).

〔9〕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10〕李建勇,劉庆森.“源”与“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11〕何爱国.“激进”,还是“保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7).

〔12〕赵启平,白海.时代的产物,恒久的魅力——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13〕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04).

〔14〕李元鹏.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新视野——读梅荣政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J].思想理论教育,2011,(15).

〔15〕李静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16〕石国亮.再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全球化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