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跨行”择业

2018-07-09 08:36寇建新刘永帆杨楠王潇猇
关键词:大学生

寇建新 刘永帆 杨楠 王潇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除了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关行业的“理想择业”,大学毕业生“跨行”择业早已是比比皆是,并成为一种常态。本文通过调查,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跨行”择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大学生“跨行”择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跨行;择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69-03

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概况

调查显示,我国2014年有727万大学生毕业生加入就业大潮,这个数字比曾经被叫做“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数量还要多出28万人[1]。而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6年就业形势更为复杂、艰巨,其中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因素会加剧大学生就业的难度[2-3]:第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第二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影响高校就业状况的指标有就业率、薪酬待遇、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对口率等。其中,专业对口率是衡量高校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有学者还专门对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进行过研究[2]。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出现“跨行”择业现象[4-5]在所难免,“跨行”择业在毕业大学生中已经普遍存在。相关媒体调查的数据显示,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跨行”择业率达到了近60%。如有些冷门专业,本身社会对此专业的需求就有限,加上规划招生人数不合理,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人才饱和,从而使“跨行”择业普遍更加。这种现象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此现象的成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值得探究与关注[6]。

二、大學生选择“跨行”择业的因素及原因[7-10]

(一)影响大学生选择“跨行”择业的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从“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终身一次就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多次就业”,不再受传统“统分”的约束与支配。从“单一”择业到“多元化”择业。二是条件因素。大学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并不能明确界定就业方向,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很多专业都具有综合性、宽口径、边缘性、多学科的特点,而且各学科之间存在交集。很多专业并不能完全吻合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的需要,大学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只是职业知识的基本内容,职业知识是大学知识的延伸,工作中需要综合多元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基本都是跨行业的。若只是强调专业的对口性,只会使就业范围减小,就业压力增加。三是需求因素。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用人单位可选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看中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能力等,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外,其余岗位更看中应聘者的品德、性格、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过分在意专业是否对口。甚至有用人单位愿意要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这类大学毕业生可塑性较强,潜力较大,经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塑造,在相关的岗位上会工作得更好。

(二)影响大学生选择“跨行”择业的原因

社会方面:(1)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上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逐年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高校规划设置的部分专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两者之间脱节严重,导致大学毕业生在相关专业领域供大于求。(2)社会存在一些地域、性别歧视等现象,比如,工科类女生找工作就相比较难。

个人方面:(1)高考失利。很多人学生勤学苦读,但高考发挥失常,又不想去复读,在这种情况下,被迫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只能在找工作时选择“跨行”就业跳入自己理想的职业。(2)想摆脱自己的专业背景。通过大学四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发现自己不适合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有些人选择的工科设计专业,其专业需要绘制专业的图形和看懂图纸,有些人天生立体感特别差,甚至想象不出来三维的样子,不得不在找工作时选择“跨行“就业来另寻他路。(3)真正对另一行业有所研究,此类学生是极少数的,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与兼职的经历,发现对另一领域感兴趣,并在在校期间积累了相关的就业经验,“跨行”是兴趣所在。

三、对策与建议

对于大学生“跨行”就业现象,学生与高校应正确看待与面对。根据大学生“跨行”择业的因素及原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1-17]。

(一)学生自己

大学生应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以便提早制定职业目标和规划,选择“跨行”就业的大学生更要提前做好“跨行”的准备。(1)突出自己的特长。“跨行”就业的大学生专业已经不是优势,此刻的特长与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突出自己的特长,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2)大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专业以外的知识,多了解不同行业的人和事。也可以跟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专业以外的课程,为拓宽自己的眼界,扩充自己的人脉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从而在“跨行”就业的竞争中夺得先机。(3)重视辅修的专业。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专业以外的辅修专业也很重要,如充分掌握与积累,也会在“跨行”的就业竞争中吸引相关单位的眼球。重视辅修专业,为“跨行”就业打下基础。(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无论从事本专业还是“跨行”就业,如果能熟练掌握一门与企业有关联的外语,会额外加分不少,也会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尤其是北上广等地区,一些企业注重应聘者的外语能力。

(二)老师

老师应在大学生就业时要及时的沟通与正确的引导。(1)沟通。在大学期间,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兴趣爱好等。在学生就业感到迷茫困惑时,及时沟通能减少其心里压力与负担。(2)引导。观察、积累相关信息,在学生选择“跨行”就业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心理辅导。

(三)学校

学校需与时俱进地调整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为大学生的就业考虑。(1)高校按照市场的需求与社会发展进程设置课程与专业。长久以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高校课程由相关教育部门制定,而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是开放式的,这使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就业方向并不能有效合理地与用人单位对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了“跨行”就业的现象。因此,高校在设置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向“结合就业”方向去努力,减少不得已的“跨行”就业。按照市场的需求与社会发展进程来设置课程与专业。(2)尽早期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观念。为了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特长,应设置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从进入校园的早期就开始让大学生去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的择业打好基础。

(四)社会

(1)减少就业性别歧视。在今天,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比如有些工科专业的女生就很难就业,找工作时很多单位明确表明不要女生,迫使一些人不得不“跨行”就业。应减少社会上性别歧视的现象,以免出现人才浪费与就业困难的情况出现,导致不得已“跨行”就业现象的产生。(2)就业需求与高校课程合理匹配。高校课程设置应与某种行业的动态保持一致,以免导致一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时没有匹配相关的就业岗位,出现过多的“跨行”就业现象。

“跨行”就业未尝不可,只要有充足的信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职业准备。较早做好“跨行”就业的准备,多做此类方向的努力工作。经验都是点滴的积累,而积累经验不只是在工作岗位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学习、多动脑都是可以的,比如课余多参加激励课程培训、多进行社会实践等。而选择“跨行”就业的出发点应该是结合现实就业形式与自己的工作能力去选择相关行业。以自己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以兴趣爱好为衡量载体,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为终极导向去选择一个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贺伟,龙立荣.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87-91.

〔2〕吴赟,赵小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01):124-126.

〔3〕宋剑祥.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6):3-9.

〔4〕Shatkin L, Farr J M. OVERNIGHT CAREER CHOICE [M].Indianapolis, Indiana:JIST Publishing and Michael Farr(US).2011.

〔5〕陈建群.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2,(11):91-92.

〔6〕黄亮.跨专业就业:是自愿还是无奈[J].大学时代,2005,(06):36-39.

〔7〕彭博,梁燕.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学周刊:高校论坛,2016,(25):6-7.

〔8〕马晓飞.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D].山西農业大学,2014.

〔9〕秦俭.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09):175-177.

〔10〕孙泽娟.到别处去看看——大学生择业、创业时勇跨专业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08,(07):108-110.

〔11〕曹丽新.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及其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Z1):68-69.

〔12〕王天营,马万民.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统计,2003,(08):9-10.

〔13〕叶琛.论职业选择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3-104.

〔14〕江伟,金中朝,江健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16,(01):134-137.

〔15〕吕楠.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2):177.

〔16〕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78-80.

〔17〕吴益锋,张淑敏,田夏.大学生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2):39-4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