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历史

2018-07-09 09:46张鹏琦李思雅邹义江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三角鸦片

张鹏琦 李思雅 邹义江

【摘 要】 云南推行境外替代种植具有禁毒除源、地区发展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替代种植的主要目标地点为境外“金三角”地区。探究“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历史,梳理这一地区罂粟种植发展脉络,对发展替代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罂粟种植 金三角 鸦片

所谓“金三角”一般是指泰、缅、老三国交界的地区。其范围包括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府的北部,老挝的乌多姆寨、丰沙里、南塔三省和琅勃拉邦,以及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的一些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又是几个国家都“管不着”的地方,过去除了极少数冒险走私贩毒者之外,外界很少有人进去。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史志,因而没有记载。近些年来,缅甸政、金三角地区的地方官员,以及云南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地区种植罂粟始于1824年以后。依据是东印度公司把大批罂粟种子带到缅甸北部山区,即金三角地区。由于罂粟是“懒庄稼”,栽种、管理和割烟都不要多少技术,只要年景正常,种下去便可收货,几乎缅北山区农民户户都可以种植。加之缅北山区土地开阔,人少地多,气候、海拔适宜,更重要的是有市场,栽种罂粟投入少而经济利益丰厚,不用多长时间,罂粟种植便推而广之,不可收拾。这是当前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和说法认为泰老缅交界的金三角一带的罂粟是19世纪由云南商人带入的;泰国人称泰北的罂粟是由中国政府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带入的;也有人认为法国人占领老挝后(1893年),在老挝东北部专门派人传授罂粟种植技术; 1786年出版的《云南府志》载:滇省沿边夷民向来种植罂粟。虽然早在鸦片战争前云南及东南亚就有罂粟问题,但英国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及中国的罪行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连现在的英国政府也不否认。

清云贵总督阮元、云南府伊布就罂粟种植和鸦片问题曾有明确说法,认为滇省边隅,毗连番界,“遂致有鸦片烟流入滇境效尤吸食之事。而沿边夷民,因地气燠暖,像种罂粟,收取花浆,煎膏售卖,名为芙蓉,以充鸦片,内地人民,以取罂粟子榨油为名,亦复栽种渔利。”从金三角传入云南,从云南传入内地的罂粟种植,到了1729年,已在内地若干省泛滥成灾,造成严重危害,以致引起了清朝廷的重视,首次发出禁吸鸦片的禁令。又于1743年发出禁止栽种罂粟的禁令。又于1796年重申栽种罂粟之禁,又于1800年再申栽种罂粟之禁。由此清朝禁毒推论,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的历史将长达300年以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维持了这么长的种毒品的历史。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金三角这个毒品王国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

1949年败退缅北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占据了缅甸萨尔温江以东的大部地区,形成了“国中之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台湾不再给予军备补给的情况下,他们走上了自谋生路的道路。他们一部分人开荒种田,伐木盖房,解决生活问题,一部分人组织马帮运输,做武装押运鸦片的生意。国民党残部每年的经济收入70%来自大烟税和鸦片贸易。国民党残部在金三角地区活跃了近20年,是这一地区的第一支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武装。

第二幕是崛起的毒枭们上演的。第一个毒枭是罗兴汉,他1935年生于缅甸果敢地区(今缅甸第一特区),他最初是果敢杨姓土司的保镖,50年代末缅甸政府铲除土司势力时,倒戈投向缅甸政府,打起“果敢自卫队”的旗号。披上合法外衣后,势力急剧膨胀,胁迫当地山民大量种植罂粟,然后在收获季节派武装马帮到各村寨廉价收购鸦片,一方面将大批鸦片转手出卖,获取高利;另一方面建毒品加工厂,用鸦片提炼海洛因再出售,获取暴利。60年代到70年代,罗兴汉已发展成为拥有4000人马、全副美式装备的毒品大军,形成了收购、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庞大贩毒网络。在罗兴汉的住宅中,设有一座宽敞的毒品仓库,有一个海洛因加工厂,其中有若干间设备齐全的海洛因提炼室。他还办有一个可容纳1000多匹马的马帮客栈。他的毒品交易涉及仰光、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地。罗兴汉被西方舆论称之为“鸦片大王”。第二个大毒枭要算坤沙了。坤沙,缅甸当阳人,缅甸名字叫关约,坤沙为泰国名字。

第三幕是缅北政治武装割据势力上演的。从缅共分裂出来的4支地方民族武裝,拥兵自重以图发展,缅政府奈何他们不得。他们依然以种植和贩卖毒品作为其政权和军事的重要支撑。在这4股地方武装割据势力控制的缅北广大地区,几乎都成了罂粟的种植区域,每年罂粟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罂粟产量达到1500吨左右,生产海洛因150吨,占整个金三角年产量的60%多,是名副其实的大毒源区。

总而言之,金三角地区作为毒源区,可谓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毒品是其立足之本,生存之基,致富之源,铲除毒品无异于将其置于死地。由此可知,实施“替代种植”,铲除罂粟、根绝毒源的思路举措,实施起来难度是多么大。

【参考文献】

[1] 张义平,陈鸿雁,丁涛,杨丽君.当前云南境外毒情形势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06):32-35.

[2] 陈莉.“金三角”地区毒情状况[J].中国刑事警察,2001(01):49-51.

项目基金:本论文受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校级立项学院自筹经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RWY028,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视域下云南省境外替代种植潜力研究——以水稻为例。

第一作者:张鹏琦(1991—),男,河南济源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

第二作者:李思雅(1993—),女,河南息县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作者:邹义江(1990—),男,河南新县人,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工程。

猜你喜欢
金三角鸦片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金三角图案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路径探讨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越境大剿匪——国民党金三角“复兴基地”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