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10 18:00李欣姿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协同学院人才

李欣姿

【摘要】协同创新既是市场发展对人才的外在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的内在现实需要,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已经变成了高校提高办学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法。西安培华学院把信息科学与技术当作突破口,经过全面的协同创新改革,逐渐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司、科研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并形成了带有学院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该现状,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改革的策略,希望对更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西安培华学院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GH17H455)。

协同创新是推进高等教育的内在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提升自身教育模式、壮大自身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走向多样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高校是科技与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协同创新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最好方法[1]。高等学校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就要通过协同创新的方法,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形成高校参与,以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实现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高校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每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形成“1+ 1>2”的效果。

西安培华学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1.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

經过不断改革和实践,西安培华学院在培养该领域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在各大专业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3年间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10项、二等奖学金14项、三等奖学金17项。(2)在毕业方面,就业率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以及年薪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专业竞赛,让在校大学生有了进入大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最近几年来,在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院的入职就业率没有下降反而逐渐增加,可见协同创新人才培育有着一定的效果。(3)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在校生申请“科研立项”异常活跃,仅该学科申报的项目已经多达40多项,有3项为国家级、11项为省级。在公司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为学生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方向,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4)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学院通过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现了学生适应能力与公司需求的无缝连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合作开设的软件服务外包方向所培育的人才能够面向欧美市场,为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提供了符合要求且具备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2.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协同创新体系一般由地方高校、研究机构、公司科研机构三大主体以及地方相关部门组成,这就导致了其发展和自身所在区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2]。但是,现在往往是以项目作为基本单位,具有临时性、松散性等特点,一旦项目结束,合作到此终止,缺乏多部门、多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发达国家该方面进行比较,我国的协同创新体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具体操作流程不够规范;虽然平台已经确立起来,但在实施方面还有所欠缺,公司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些都限制协同创新的发展[3]。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是以论文为主的,但公司人才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果转化的过程中对于研究人员的奖励不具有激励性,这就导致产学研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相关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协同创新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

最近几年,以陕西西安为中心的相关区域信息科学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起来,西安培华学院的信息科学和技术学科优势特别突出,在行业当中影响力比较大,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成绩。在如下几个角度有着重要突破:(1)高校与公司:学院和该地区很多公司有着多年的合作,正在积极地探索“双主体”模式,并积极扩展其合作公司,建立更多的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关系。(2)高校与行业:学院和该行业建立了市场需求分析、人才品质分析以及学生实习等多类型的合作关系。(3)高校与政府:学院和有关部门建立了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4)高校与高校:学院和其他高校有着很好的关系,为教师进修、交换学生以及产学研合作创造了不可忽视的条件,并且与国外的大学建立良好关系,为教师出国进修、学生交换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1.创新工程人才教育方法

确立高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运行模式,将高校和企业双方的优质资源整合,合理配置知识板块、工程能力板块以及职业素养板块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发展高校与企业的自身特产和优势,合理分工,明确双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高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面共赢。“校企一体化211合作教育”中的“2”就是表示大学期间大一、大二的学生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和合作的公司一起进行学生特色课程;第一个“1”表示的是在校大三期间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让其更专业;第二个“1”表示的是在校大四期间学生需要在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实习,培养相关专业能力,完成毕业设计。

2.更新教学内容

以软件公司岗位能力作为向导,不断更新相关教学内容,建立以增加工程素质为基本、以培养相关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教程,其中含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构造“平台+板块+课程+项目”体系。确立学校和公司基地监管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学生的数据系统,使用双导师制度,依照相关学科的学分让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一起指导相关实践。在此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先进资料,将研究成果充分融入实践当中。

3.创新教学方法

为实现建设优质的课堂,需要做好如下几点:(1)做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2)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3)需要理论教学案例化、课堂双语化、实验任务化、作业点评化以及课程考核化。

4.打造一流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好相关资源,构建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通过双导师制度以及双主体的管理方法,打造出一流的实践平台。按照相关人才目标的定位,主要培育学生六点基本的专业素养:(1)掌握两种能力:熟练运用一种开发能力,熟悉相关的运行环境以及熟练掌握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2)掌握两种研发技巧:需要掌握软件的研发方法,掌握算术以及信息构造涉及的研发技巧。(3)培养两种专业能力:需要熟练运用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技术上走向业务上的能力。

5.构建新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使用全程多角度考查以及评估体系,能够全面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4]。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师业绩考核体制,逐渐加入现代公司薪酬设计的想法,将业绩、成果、贡献度等放入教师评估中,逐渐使用双师双薪制度,让老师带薪参加公司的实践项目,充分展现出人才价值、业绩和贡献不可分割的管理体制。增加对学生实习的监督工作,全面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导师点评的学生绩效评价工作。

结语

陕西由于地理问题,信息化服务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信息科学和科技发展不均衡、数据化起步比较晚、仪器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等,这就导致了陕西高校相关能力不够的情况。西安培华学院主动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现在正在構建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经过全面地协同创新改革,逐渐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司、科研单位有着深度的合作,并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岱云、任晓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第2期。

[2]周序:《讲授法在大学课堂中的困境及其突破——兼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3]喻江平、王思明:《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4期。

[4]刘帅:《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4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协同学院人才
初等教育学院
人才云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院掠影
协同进化